台灣「高溫假」怎麼訂?交通部:不會放整天 擬採時段休息、給予津貼

聯合新聞網 聯合報 胡瑞玲
夏天飆破40度高溫頻傳,立法院2日審查氣象法修正草案,將高溫納入災害天氣,未來有望放高溫假。圖為勞工頂著豔陽高溫在戶外工作。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立法院交委會2日審查氣象法修正草案,將高溫納入災害天氣,未來發布高溫特報,相關單位可依此擬定高溫出勤標準。交通部表示,氣象署將擬具修正草案,但高溫假不會像颱風放整天,而是看時段給予休息、補水、出勤津貼等方式調適。

閱讀更多:「高溫假」呼聲起 調查:近5成勞工支持不分工作型態一律高溫假

近年極端氣候加劇,全球溫度屢創新高,李昆澤等立委提案修正氣象法,在災害性天氣定義上,除了颱風、大雨、豪雨、雷電、冰雹、濃霧、龍捲風、強風、低溫、焚風與乾旱等天氣現象,另新增高溫;交通部建議,考量近年熱帶性低氣壓造成重大災害,將一併納入災害天氣定義。

李昆澤指出,台灣去年的高溫天數63天,比2023年的34天增加近1倍;衛福部調查2024年7月熱傷害人數1204人,也比2021年的423人增加近3倍,他認為各國都將高溫納入職業風險,台灣必須跟上。

立委洪孟楷質疑,40度高溫頻傳,颱風假有明確標準,但高溫假遲未有定義,幾度算高?幾度該放假?氣象署應盡快提出。

氣象署長呂國臣表示,依照現行高溫資訊規範,36度以上就會亮黃色燈號視為高溫、37度為橙色燈號、38度為紅色燈號,各單位的配套措施也都會不同。目前將高溫入法列為災害性天氣為第一步,讓各單位有所依循,高溫列為災害後,未來氣象署發布高溫警特報時,各主管機關有機會自主宣布放高溫假。

交通部次長林國顯表示,氣象署之前提出修正草案但遭交通部退回,目前正在修改及蒐集民眾意見,由於各界意見很多,需要多一點時間,預計本月將預告草案2個月,之後再報交通部。

林國顯強調,高溫假可能不會像颱風一樣放整天,而是看時段給予休息、通風、補水、出勤津貼等方式調適,各單位要怎麼作為,後續還要看人事單位與政府部門的統一考量。

高溫擬納災害天氣特報。 圖/胡瑞玲製表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高溫 交通部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