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流iLab育成計畫-孵化社創生態系 ,加速創新
為打造台灣社創生態系,已邁入第三屆的「社企流 iLab 育成計畫」,昨(09)日舉辦「社企流 iLab 育成計畫」第二場Demo Day,邀請3組加速器新創團隊、10組孵化器新創團隊登台發表,吸引超過150名關注社會創新創業的企業、政府單位、產學業界代表與社創團隊出席。
自2014年,iLab育成計畫截至今已支持133組團隊渡過創業草創階段。2019年啟動的第三屆「iLab 育成計畫」更擴大領域,依據年收入區分為「孵化器」和「加速器」,協助不同規模社創團隊對症下藥。
2020年4月加入,三組處於成長階段的企業:「島內散步」、「茶籽堂」以及「菜蟲農食」分享成果。茶籽堂執行長陳瑄筑表示,為能更全面優化組織體質,並讓影響力與事業發展有更深入的連結,茶籽堂申請加入了第二梯次iLab加速器計畫,她分享:「透過深入爬梳過去營運資料,以及探討社會影響力論述,導師協助團隊拓展了對未來經營各面向的見解與洞察能力。」
利用資訊科技改善農產運銷,於近3年快速成長的菜蟲農食,也於今年加入。菜蟲農食創辦人李昱德表示,「導師給了我們相當明確的企業組織力分享、也提供很深刻的見解,能在實務中嘗試落實。」
目前孵化器計畫中共有52組社會創新團隊,今年5月加入的第三梯次團隊中,有9成為10人以下的初創團隊,多處於驗證商業模式、發展最小可行性產品的階段。
孵化器團隊投入之議題領域涵蓋11項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反映出台灣早期社創團隊的議題多元性,其中最多團隊投入的熱門領域為「永續消費及生產」與「公平教育與終身學習」。
iLab 育成計畫啟動至今,已凝聚逾百組的社會創業團隊社群,社群網絡成為計畫內團隊感受很深的獨特價值。協助傳產品牌再造的「晴感製物」創辦人張舒晴也分享在參與iLab課程中,學習到許多初創團隊實務上所需的能力:「透過孵化器課程,我們調整了團隊的專案管理制度、訂定OKR制度,並且優化專案管理流程。」
延伸閱讀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