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便蓋教堂?泰國失聰建築師用「大象糞便磚」當建材 收入繼續回饋大象與社區

聯合新聞網 聯合報 陳宛茜
泰國建築師邦森(Boonserm premthada,左一)受邀來台,為新北美術館搭建一座「草藥教堂(medicine Chapel)」。中為邦森妻子,右為建築...

大象糞便也可以蓋出神聖崇高的教堂?泰國建築師邦森(Boonserm premthada)生於貧民窟、從小失聰。寂静的成長經驗讓他對光影和氣味有著異於常人的敏銳感受,也更能理解大象的世界—大象靠腳而非聽覺探索世界。他將大象糞便轉化為建材,搭蓋的「大象教堂」在今年的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拿到特別貢獻獎。近日他受邀來台,為新北美術館搭建一座「草藥教堂(medicine Chapel)」。

「我只設計建築的50%,另外50%交給大自然設計。」走進邦森用遠自泰國運來、上千片藥草葉子搭蓋的「草藥教堂」,葉子篩下的光影在身上灑下詩意的圖案,周圍飄散著令人靜心的淡淡香氣,「我希望建築能以安靜的方式療癒人們,無論何時你感到疲憊,都可以回到建築之中。」

2015年,邦森受邀為位於泰國邊界、與大象共存400年的奎族,打造一個人象共存、融合住所與博物館的「大象世界」,讓此一瀕臨消失的少數民族得以安身立命。這件作品讓邦森聲名鵲起、贏得多項國際大獎,成為泰國在國際間最具影響力的建築師。

奎族不到1000人,負責照顧7000隻大象,他們在現代世界賴以生活的薪資,都來自泰國政府提供的大象照顧費。邦森透過設計,打造一個不以人類為中心的嶄新世界,更花了4年時間,耗費心力將大象糞便研製磚塊。此一建材除了用於建造公寓和家具,更受邀在巴黎、威尼斯、倫敦打造劇院、教堂和雕塑作品。

「我的設計原則是『本能』,把基本的東西變得有價值,再透過建築把萬物連繫在一起。」邦森表示,他在「大象世界」中看到大象行走時隨意掉落糞便,奎族人將糞便當成肥料與造紙材料,這啟發了他用糞便製磚當建築材料。他形容「大象糞磚」是一個完整的「生命循環」,大象吃富含纖維的植物排便、糞便變成磚頭、磚頭銷售產生的收入再轉為培育森林和餵養大象的資金,圓滿打造森林和動物、人類的永續生態系統。

邦森的作品往往洋溢故事、詩意與幽默感。他受邀參加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時,查閱史料發現曾有一隻大象在運到威尼斯後死去,他便打造「大象教堂」撫慰大象逝去的靈魂。展覽結束後,大象教堂將移到米蘭近郊一間泰國寺廟的草地上,成為聚會、學習和分享的場所,為所有靠近的人提供庇護、陰涼與和諧。而受邀到法國凡爾賽打造的「大象劇院」,當法國觀眾察覺法王路易十四與糞便形成的諷刺對比,都被逗樂了。

而透過設計,這些「大象建築」的施工已經做到輕量化與模組化。邦森的建築團隊成員僅4人,卻可以在4天內將大象教堂組裝完畢,展後也能快速拆解、迅速轉移到另一個地方展開新的生命。它也不只是回收再利用 ,而是創造一個完整的再生循環,透過建材的收入餵養大象、支持社區和恢復生態系統,實踐「建築將萬物聯繫在一起」的理念。

此次來台,邦森是受建築學者阮慶岳之邀,參加新北美術館10月建築大展「建築的恐懼與療癒」。他收到邀請時,恰逢妻子生了一場大病、在醫院住了半年,醫院幾乎成為他的第二個家。邦森只剩下一耳30%的聽力,他所到之處,妻子總是溫柔相伴,為他聆聽、傳達外界的訊息。她的病對他是一大打擊,治療的過程讓他了解「治癒不僅需要外部療法,還需要安靜、持久的心靈藥物。」

「希望、信念、恐懼與療癒伴隨我們一生,提醒我們自身的脆弱與韌性。」當邦森在醫院思索提案時,「藥草教堂」的想法浮現,「它不僅反映了我個人的一段磨難,也匯聚了那些希望妻子康復的人們所分享的信仰、希望和儀式。」他希望將這種信仰與關懷的氛圍融入「藥草教堂」,為觀眾帶來療癒與希望。在周四開幕當天,新北美術館還將邀請佛教僧侶誦經祈福,為所有入場的人們帶來吉祥與療癒的感受。

閱讀更多:木頭竟能蓋高樓?水泥叢林之外的低碳選擇 好處顛覆想像

泰國建築師邦森(Boonserm premthada)受邀來台,為新北美術館搭建一座「草藥教堂(medicine Chapel)」。 圖/陳宛茜攝影

泰國建築師邦森(Boonserm premthada,左)受邀來台,為新北美術館搭建一座「草藥教堂(medicine Chapel)」。右為建築學者阮慶岳。 圖...

泰國建築師邦森(Boonserm premthada,左一)受邀來台,為新北美術館搭建一座「藥草教堂(medicine Chapel)」。中為邦森妻子,右為建築...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大象 建築師 教堂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