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熱想加速?不妨借鏡紐西蘭與毛利人的「讓利、共管協議」
台灣、紐西蘭的地熱潛能區大多位在原住民土地,台灣地熱還在起步階段,紐西蘭卻已發展60年。過去毛利族群曾激烈抗爭,直到30年前雙方建立夥伴關係,採信託模式、股分讓與,如今紐西蘭地熱發電占比從7%攀升到20%,值得借鏡。
紐西蘭貿易發展中心潘旻真長期研究紐西蘭毛利地熱電廠推動公私協力模式,她以陶哈拉北二部族信託與紐西蘭再生能源電力公司合作的地熱電廠開發模式為例指出,紐西蘭政府要求申請開發許可時須提供文化影響評估報告,確保開發案事前已取得案場所在地之利害關係人共識,因此,若業者能與當地毛利族群取得共識或合作,將有利於加速探勘許可。
潘旻真稱,陶哈拉部落與Mercury電業堅定的「共管協議」是採合作企業的模式合作,協議明訂部落代表能夠參與決策,避免電廠開發侵害文化遺產,也能參與收益回饋,甚至取得經營權所需的優先認購權,確保毛利族在電廠經營上有其影響力,同時也在共管協議中強調確保商業及社會永續性。
另一方面,由於地熱開發涉及專業能力、知識建構,將收益獲取的資金提供獎學金、職業訓練、實習計畫,電廠周圍的自然資源經營觀光業,還能創造工作機會。
經濟部22日一周舉辦台灣國際地熱論壇,紐西蘭代表在簡報中說,今年3月紐西蘭推出新的地熱策略,是希望能夠開發深層地熱資源,確保毛利人作為夥伴,扮演核心角色,將創新與原住民扮演領導角色與主題相結合,創造有包容性又能著眼未來的模式。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