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作能救高鐵?雲林棄稻改種雜糧 節水、減碳還能對抗地層下陷

聯合新聞網 聯合報 陳雅玲
農糧署去年在雲林高鐵沿線地層下陷嚴重區域,試辦「雜糧旱作示範區計畫」,去年推動面積34公頃,水利署監測地層下陷面積趨緩,今年提高獎勵金,鼓勵更多農民契作,面積成...

為減緩地層下陷、維護高鐵行車安全,農糧署去年在雲林高鐵沿線地層下陷嚴重區域,試辦「雜糧旱作示範區計畫」,去年推動面積34公頃,水利署監測地層下陷面積趨緩,今年提高獎勵金,鼓勵更多農民契作,面積成長至近100公頃,第一期作節水量達48萬公噸,相當於190座標準游泳池用水量。

閱讀更多:世界土壤日10週年了!探索台灣的3種酷農法...讓土地變減碳秘密武器

農糧署表示,雜糧旱作示範區透過輔導具備農業經營管理及產銷拓展能力的產銷班、合作社、農產公司,與農民契作契銷,提高轉作誘因,逐步建立穩健的產銷模式,今年提高獎勵金,契作面積成長至近100公頃。

「雲林縣元長鄉雜糧產銷班第29班」透過契作制度與台中市大人物農產運銷合作社及無印良品、全家便利商店等建立長期合作關係,「鮮綠農業科技公司」除發展自主品牌,今年在示範區種植甜玉米30公頃,並開發玉米加工產品,合作通路涵蓋家樂福、全聯、好市多、新東陽及王品等知名企業。

農糧署指出,雜糧旱作種植較水稻平均每年每公頃可節水約4856公噸,今年一期作推估示範區節水量逾48萬公噸,相當於190座標準游泳池用水量,並減少碳排放量約167.4公噸CO₂e,有效降低農業灌溉地下水抽用,有助於緩解地層下陷問題。

水利署監測資料顯示,雲林縣地層下陷面積2024年226.4平方公里,相較2023年247.7平方公里,有減緩趨勢,農糧署鼓勵更多農民加入計畫,不僅讓優質國產雜糧從採收、加工到上市被大眾看見,建立穩健國產雜糧產業鏈,對減緩地層下陷也有正面成效。

農糧署去年在雲林高鐵沿線地層下陷嚴重區域,試辦「雜糧旱作示範區計畫」,去年推動面積34公頃,水利署監測地層下陷面積趨緩,今年提高獎勵金,鼓勵更多農民契作,面積成...

農糧署去年在雲林高鐵沿線地層下陷嚴重區域,試辦「雜糧旱作示範區計畫」,去年推動面積34公頃,水利署監測地層下陷面積趨緩,今年提高獎勵金,鼓勵更多農民契作,面積成...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農糧署 農民 雲林 地層下陷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