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籽堂趙文豪:「台灣土地就有的美好,我們就往土裡找。」
茶籽堂以苦茶籽起家,從清潔品、洗碗精,慢慢發展至洗衣精、沐浴乳、洗髮精、乳液、到近期的食用苦茶油,秉持「越在地、越國際」的理念,進軍神旺、加賀屋、Home Hotel等上百間飯店。2021年更計畫前進日本,將台灣在地品牌推升上國際舞台。
一手翻轉苦茶籽文化,為台灣傳統農產找出新出路的正是茶籽堂創辦人,趙文豪。
15年前,趙文豪的父親趙志明原從事印刷產業,因摔傷被迫在家休養,當時,富貴手的母親,長期使用苦茶粉洗碗,希望調成液體使用,結果趙志明調出20公升苦茶洗潔液,多到分送鄰居,鄰居竟一試成主顧,意外開啟趙家創業之路。
家族經營許久的事業,原本與趙文豪無關。那時的他大學被退學,對前途一片茫然,卻因母親富貴手,接下家族經營多年的事業。與父母分工,3人撐起家族企業,父親負責製造、母親擅長財務、趙文豪則包辦業務行銷。
初期,他拿著苦茶籽洗潔液,走遍大街小巷專攻有機店推銷,卻苦苦打不進通路。2008年金融海嘯來襲,有機店紛紛被財團收購,趙文豪才驚覺,惟有「品牌」才不會任人宰割。「做商品你很容易被取代,沒有不可取代性,因為天然的東西太多了。」趙文豪說。加上那年營業額急速下滑30%,他開始反省,品牌背後與土地間的意義。
挖掘茶籽文化源頭 組團前進南澳
要談台灣苦茶籽文化,就必須從源頭出發。當時,台灣高達9成的苦茶籽,從中國進口。他說,早期跟榨油廠叫苦茶油,不會告訴我們是進口還是台灣,但是「產地台灣」,加上爆發食安風暴,那一刻他下定決心原物料必須得靠自己種。
為了要從100%用進口籽變成100%台灣籽,趙文豪想方設法尋找原物料,過程充滿挑戰,一顆苦茶樹需要種植5年才能收成,「苦茶油遇到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人要耕作」。趙文豪說服農民開發契作農場,目前契作農場共有6座,2017年前更投入宜蘭朝陽社區活化之路。
為挖掘苦茶籽歷史,茶籽堂組成農業、歷史紀錄團隊,前進宜蘭南澳,發現當地仍有許多荒廢地,趙文豪邀請老農民一起加入活化台灣苦茶計畫,免費提供苗木教種,且保證收工。緣分就是從那時開始,他與12位農民簽下意向書,合作種植3千顆苦茶樹。
2年來,茶籽堂協助朝陽社區啟動復興之路,鼓勵在地年輕人回流。他說,農業產區也包含社區當地,是活化在地重要來源之一,必須將農業、土地、文化間相連結,「台灣土地、農民沒有不好,我們根本不需要去救它們」,去年7月茶籽堂在當地成立辦公室,開始為期3~5年的朝陽社區復興計畫。
理科男走入農地的轉型路
很難想像,理科男聊起農業滔滔不絕,並願意一頭栽進研究早已沒落的「苦茶籽」產業,還碰撞出燦爛火花,一切都是因為太愛這片土地了。
2010年某天,趙文豪開車南下苗栗南庄,當時已凌晨5點,他卻驚見一群阿嬤在桂花巷河堤洗衣服、洗菜,「哇靠,這時代還有人這樣做」,以為古早才有的事卻在眼前真實上演,深深感動了他。趙文豪的思維悄悄改變,「傳統的也很好啊,為什麼我們覺得這樣很落伍?」加深他對台灣農村、土地更多的愛。
回憶起這段往事,趙文豪的眼睛炯炯有神說,「土地永遠會帶領我們走到對的路。如果台灣土地就有美,我們就往土裡找」。
趙文豪得意地說,台灣滿是豐富資源,例如台東肖楠葉、花蓮水芙蓉、台南荷葉、雲林金瓜、南投蜂蜜,「必須以在地原物料為主體,走向世界才有競爭力 」。「台東肖楠葉進軍歐洲,誰能跟我們競爭?這樣賣到全世界就是『帥』。」
去年,茶籽堂營業額突破6000萬,員工人數45人,「茶籽堂是紮實崛起,沒有爆紅」。2020年計畫進軍日本,趙文豪說,等待這麼久,主要是原物料沒有很充足,因為茶籽樹必須種植5年才收成,寧可不做也不願意採用進口原料,明年剛好是茶籽堂邁向第5年,堅持原物料的新鮮,「希望茶籽堂真正成為台灣農業的典範」。
進入農業領域10多年,從門外漢到將傳統農業精緻化,一路上趙文豪對台灣土地的愛有增無減,他說,台灣農業其實非常非常強,但應該往進階版執行,「商品根本沒有錯,但商品背後要賣的是土地文化跟美好想像。」
「你只要做台灣性的品牌,就有台灣自己的風格,台灣自己的文化,台灣自己的土地脈絡,你就有機會成為獨樹一格。」趙文豪說。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