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教學造就雙語庸才?學者有不同意見
英語力是台灣年輕人走出去、面對國際競爭的重要工具,過去幾十年政府在國民的英語教育上,從小學到大學,投入不少心力,學習英文成為全民運動。
然而,台灣近幾年來的英語能力表現,卻不如預期,很多人學了10年英文,卻無法進行國際溝通,此外,學校教育也出了嚴重問題,英語的雙峰現象,暴露出嚴重的城鄉差距以及社經地位的落差。台灣有三分之一的人在國小、國中階段就放棄了英語,而這些學生大多是在偏鄉或是來自經濟弱勢家庭。
年輕學子英語力無法面對國際競爭,到底是我們學校英語教育出了問題?還是年輕人缺乏學習動機?對孩童英語能力的焦慮以及對學校教育的不信任,反應在7成的家長把小孩送英語補習班或雙語安親班。每年國中會考、大學學測或是英語能力國際排行榜一公布,我們就不斷地檢討,也不斷提出解決方案。不管是雙語學校、閱讀教學或是英語為第二官方語言的政策,如何打造台灣未來年輕人的英語力,邀請您來一起關心、一起討論如何強化我們的英語教育。
我們在此拋出一些思考點,透過報導及專家的見解,希望讀者跟我們一起來啟動台灣的英語教育革命!
國內英語教學考試導向,許多學生從小放棄英語,國中會考年年有三分之一考生拿不及格的C,甚至連26個英語字母都背不全。台北、台南等部分縣市近年紛紛推動公立國中小試辦雙語教學,體育、電腦等部分課程也用英語教,教育部今年擬補助小規模試辦,盼學生更沉浸在英語環境,習慣聽、說英語。
不過,有學者憂心,若一窩蜂推雙語教學,恐造就中、英文都不好的「雙語庸才」;但有學者反駁,歐亞非等多國早就採雙語或三語教學,也不見母語被犧牲。
初期限定藝能科
教育部國教署長邱乾國回應指出,目前很多學校連英語課的全英語教學都還沒準備好,更別說其他學科。教育部今年擬補助小規模試辦沉浸式的雙語教學,但初期限定藝能等非學科用英語上課,且學校要有足夠的師資條件才能試辦。
去年曾有立委要求行政院研議將英語列為第二官方語,屆時所有官方公文書都要中英文並列,工程浩大,不切實際。實踐大學應用外語系講座教授陳超明認為,不如在公立國中小試辦雙語教學或雙語學校,引進外師,除了英語課,體育、藝術、或使用較多英文符號的電腦課,也用英語教學,一旦學生從小習慣說英語,英語自然成為「第二語言」。
陳超明說,台灣英語教育失敗,在於把英語當考試科目,而非實際溝通的語言,英語課「教會比教完還重要」,應力求生動活潑,只有學生習慣用英語上課、討論,才能真的把英語學好。但推動雙語教學要有配套,初期最好引進合格外師,本地教職員也要有起碼英文溝通能力,包括學校網站、人事法規、校務會議等都要有英文版本,最好能和國外學校實地或視訊交流。
不過,台大外文系教授廖咸浩憂心,在母語發展不足,英語又非母語的狀況下,雙語教學最後可能只會製造出大量「兩種語言都平平的庸才!」國內英語教學確需改善,應更活潑、不要嚇到學生,但若過度學習外語,影響到本國語及其他科目學習,就得不償失了。
陳超明反駁,歐洲很多國家都採雙語或三語,也不見母語被犧牲,但至少能用英語流利溝通;美國近年來很多州也試辦雙語教學。台灣學生平時就處在充滿中文的環境,適度雙語教學不致太過排擠中文學習。但提升英語只能當成提升國際化及競爭力的助力,而非全部。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