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風險中心公布報告 台企業設淨零目標僅一成、落實TCFD不到兩成

聯合新聞網 劉嫈楓
調查發現台灣有設定淨零目標的企業不及一成,僅不到兩成企業有進行低碳創新。 圖/u...

氣候變遷影響日益加劇,企業利害關係人與投資者日漸關注企業之「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CFD)」。台大風險中心今舉辦論壇,並發布《TCFD調查報告-高碳排產業面對淨零轉型的挑戰》。

截至2023年5月11日止,全球與台灣參與TCFD倡議的組織或企業分別已超過4400多家與130多家。調查發現台灣有設定淨零目標的企業不及一成;依循TCFD框架揭露氣候相關財務風險者亦不到兩成;八成企業缺乏專業評估人力;半數企業仍未感受到能源轉型的壓力;僅不到兩成企業有進行低碳創新。顯見企業需更積極建立永續發展的關鍵競爭力,政府更應加強產業低碳轉型之相關政策導引。

連續兩年調查 台推動TCFD成長 中小企業未有回應

台大風險中心繼去年(2022)首發台灣企業TCFD調查後,於今年擴大抽樣範圍,再度進行此重要調查。此次調查於2023年2月至4月間進行,針對台灣年營收一億元以上企業,並抽選重點產業,製造業、營建工程業、運輸及倉儲業、不動產業、金融服務業,依比例分層隨機抽樣共900家,分析企業面臨氣候變遷下的感知、氣候相關財務揭露的進展,以及在能源、低碳、永續的轉型策略等實際行動。

台大風險中心博士後研究員郭雅婷指出,與去年調查相比,今年針對重點產業進行分層抽樣調查後,台灣有進行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的企業數比例從去年8.7%成長為14.3%,但是僅不到兩成(129家)的企業有進行TCFD,且進行者大多是集團企業或上市櫃企業,顯示這些企業較願意回應國際趨勢與潮流,台灣絕大多數的中小企業尚未對氣候變遷所引發的永續危機做出回應。

台大風險中心主任周桂田說明,在風險管理面的部分,有大半進行TCFD的企業在評估實體風險時並未使用圖資說明,且評估轉型風險的內部碳定價更是不到一成,顯示多數企業本身並沒有能力提供短、中、長期的永續策略。建議企業不能仰賴策略夥伴的制式範本,應採取更積極的策略作為,進一步揭露氣候風險的質化影響並量化財務影響,才能真正應變未來極端氣候下的資產減損或供應鏈中斷等危機,並能回應消費者對低碳產品的期待,以獲取長遠的獲利能力。

企業創新不足 成低碳轉型一大隱憂

本調查亦發現,有進行TCFD之企業有較高的比例開始採取低碳策略行動,但整體而言,僅不到兩成的受訪企業有在產品、製程、行銷或組織任一方面進行低碳創新。面對低碳經濟的來臨,缺乏政府資金與政策的支持是台灣未來低碳轉型的一大隱憂。

郭雅婷強調,低碳創新需要大量資金與人才的投入,建議供應鏈上下游應協同合作,以共同減碳為目標,建立產品碳足跡,從源頭原物料的投入到中間製程,至產品的包裝與運送等,建構低碳管理策略,以免被排除在低碳供應鏈之外,如此才能共創獲利新商機。

台大風險中心團隊經將TCFD框架之內容進行加權評分後,發現僅半數傳統高碳排製造業與金融業較符合TCFD建議之架構。加上,受訪企業中有八成無專業人力評估氣候風險,並且傾向培訓既有員工多過於招募新人才。這顯示在淨零路上,多數企業面對專業的TCFD架構仍需對內部加強相關人才的培育,才能確實地揭露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將氣候行動深入組織文化,為企業建立氣候韌性策略。

2021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成立的國際永續準則委員會(International Sustainability Standards Board, ISSB)更進一步參酌永續會計準則委員會SASB(Sustainability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和TCFD框架,於2022年發布IFRS S1、S2永續揭露準則草案,制定一套面向投資人需求的全球性永續相關財務資訊揭露準則。企業面對氣候變遷風險的韌性將由自願揭露轉向強制揭露,將成為企業決勝競爭力。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TCFD 台灣 淨零 台大風險中心 能源轉型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