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碳種回土壤裡 一場永續地球的反向工程

聯合新聞網 倡議企劃

氣候變遷加劇,減碳是關鍵議題,當各界的目光,投放在政府、企業如何實踐「淨零碳排」時,其實一般的社會大眾,都能是減碳關鍵,從「種碳」開始,為地球進行一場永續的反向工程。

「把碳種回土地,是每個人都能做的事情!」長期關注永續趨勢的台灣社會責任公益減害研究發展協會,發現「種碳」在國外已經受高度重視,台灣擁有傲人的農業實力,「種碳」將是人人好上手、充滿想像的地球解方。

參與「淨零碳排」不遙遠 從花圃開始

隨著政府喊出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碳交易、碳中和、再生能源等詞彙,成為熱搜關鍵字,不過,卻仍僅在公部門與傳統耗能產業中發酵,一般大眾仍「無感」。

台灣社會責任公益減害研究發展協會執行長魏國彥指出,土壤本身就是最大「碳庫」,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將大量二氧化碳轉化成有機碳儲存於土壤,但隨著產業發展,荒野城市化,種種人類活動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破壞這項平衡。

他舉例,只要運用庭院、陽台等空間,利用動物糞便、枯枝爛葉等堆肥,增加土壤肥力,種下綠色植物,以光合作用「捕捉」二氧化碳,就能減少空氣中的溫室氣體,而且進入土壤內的有機碳還可以滋養微小生物與微生物,持續滋養這塊土地,就是一種「種碳」行為。

台灣社會責任公益減害研究發展協會執行長魏國彥觀察,「種碳」是每個人都能做的事情。...

在農地上耕種 收穫土壤下的綠色金庫

事實上,台灣擁有強大的農業實力,也都是「種碳」的好點位,甚至搭上未來的碳權市場,能為農民帶來額外的收入。

「許多歐美國家,都鼓勵農戶或農業公司參加種碳。」魏國彥觀察,美國農業部將「種碳」視為氣候變遷的解方之一,台灣還差一個完整的碳交易市場,但只要市場成熟,就能進一步吸引精緻農業、地方創生、青農返鄉等,讓台灣農業發展越來越穩健,在地下打造一座綠色金庫。

實踐創新思維 改變從你我做起

事實上,國外也有積極研究,將工廠、燃煤發電廠排放的二氧化碳捕捉下後,透過加壓灌注到地層裡去,二氧化碳會變成液態,和周圍的岩石作用生成新礦物,但是這些作法需要企業乃至國家的大量資本投入,不是我們一般常民百姓能做的。

搶救氣候變遷,單靠一間企業或一個品牌無法改變,必須集結眾人之力,「種碳」也成為未來極具潛力、也是人人好上手的解方之一。

魏國彥表示,協會未來要多方並進,不僅協助民眾或農民編織一張「補碳網」,也會進入中小學校園,讓孩子親自感受身體與土壤的親切連結,讓節能減碳真實在生活中發生,大家都成為造成改變的一份子。

「種碳」在國外已經受高度重視,在氣候變遷加劇的時刻,有機會成為好上手、充滿想像的...


峰會直播|精彩直播回放 https://bit.ly/3KdvVqU

更多報導|前往「RA100 地球解方」報導專區

活動新知|關注 RA100 地球解方 臉書專頁」、「RA100 地球解方 IG帳號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填寫【倡議+】夥伴媒合表單,找尋夥伴:https://bit.ly/3EeMvVi

聽說【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減碳 淨零碳排 氣候變遷 政府 農業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