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台上的「十二碗菜歌」端出主流敘事外的人與記憶

聯合新聞網 文/吳思萍(倡議企劃)
《十二碗菜歌》用辦桌菜詮釋滿月、結婚、歸寧、開市、入厝等人生重要時刻。 圖/兩廳...

文化平權的社會意義是什麼?今年演出第6年的兩廳院藝術出走公益巡演不僅改變表演場域到廟口、停車場、流動夜市,表演的內涵也取材草根文化,台式歌舞劇《十二碗菜歌》以辦桌菜為主題,演出主流敘事外沒被記錄的人與記憶,「用表演說他們的故事」。

談及《十二碗菜歌》為什麼選擇「吃」為創作主題?國家兩廳院駐館藝術家樊宗錡說,食物的滋味可以包住記憶與情感。

他還記得,小時候不愛吃魚,有回父母帶著他去吃魚酥羹,他耍脾氣不慎把魚酥羹推倒了,當下爸媽憤怒、失望的神情他至今還記得,而長大後,每次看到魚酥羹,酸酸的感覺就湧上心頭,並想起當初愣在原地覺得自己搞砸了的那個小男孩。

國家兩廳院駐館藝術家樊宗錡以辦桌為主題的台式歌舞劇《十二碗菜歌》,演出主流敘事之...

樊宗錡說,出國念書時,收到父親寄來的魯肉料理包,配上白飯吃第一口,就不由自主的掉下眼淚,在台灣的記憶一一浮現,又或者是嚐到過世家人煮的一道菜,想到過去的那段時光及淺淺淡淡的陪伴。

飲食經驗造就現在的你 辦桌主題喚共鳴

樊宗錡說,在台北鮮少看到街頭辦桌,但在外縣市卻仍是日常,《十二碗菜歌》著墨辦桌文化,他訪談了父親的朋友,也請來台式辦桌主廚阿燦師作為飲食顧問,希望喚起上一代人的情感共鳴。

「人的生老病死都有吃辦桌的時刻,每一段都是一個家庭的生命大事」樊宗錡說,上一代的生活雖然資源稀缺,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緊密,就算你與鄰居吵架了,知道你家裡有大事,也會帶著桌椅碗筷來幫你辦桌。

當台上端出一道道大菜,包括戲中代表滿月的阿母的油飯、結婚的撒嬌喜全雞、歸寧的富貴燴白玉、開市的珠貝佛跳牆、入厝的古早味雞湯等,台下觀眾也重新經歷了一次滿月、結婚、歸寧、開市、入厝等人生重要時刻。

樊宗錡說,歌舞劇中故事的軸線,橫軸敘述家庭中的生老病死,縱軸則著重總舖師與兒子的誤會、爭吵、彼此傷害,一如我們對待最親近的人。

《十二碗菜歌》請來長輩熟悉的演員楊烈與蔡昌憲,讓看戲觀眾更有共鳴。 圖/兩廳院提...

坐紅色塑膠椅看殿堂級表演 連空氣都不一樣

而走出外縣市演出與台北市有何不同?樊宗錡說,「空氣裡的一切都不一樣」,外縣市的觀眾,可能因為興趣、地理位置的關係,一輩子都沒有機會進國家戲劇院看戲。

國家戲劇院內的位子固定,就連抬頭、低頭都被限縮在固定角度,而外縣市的演出場地可能在廟口、廣場、車站門口、停車場、流動夜市空地,就像小時候參加廟會一般,搬個凳子或紅色塑膠椅看表演,因為台上台下的距離很近,更能感受彼此生命的交流。

考量外縣市看戲大多是長者,表演的內容設計以喜劇為主,並請來長輩耳熟能詳的演員楊烈、蔡昌憲演出,音樂也選擇讓長輩朗朗上口的歌曲;《十二碗菜歌》更開創邊看戲邊吃傳統辦桌的新表演形式,席開十桌每桌10人,讓100名看戲觀眾變身流水席的臨演,觀眾看戲吃菜的同時,也化身為戲景的一部分。

編導樊宗錡與演員們一起挑戰玩遊戲、領獎品。 圖/兩廳院提供

為了讓不同需求的觀眾能共同享受演出,《十二碗菜歌》在台北場次會以「情境字幕」,將演員的台詞對白,舞台場景中的背景音、聲音等,透過字幕呈現,讓每位觀眾都能融入演出。

樊宗錡說,演出過後,有大哥大姊拉住他,直說謝謝,「不僅是貼近他們生活,也讓他們重新經歷一次生命。」

兩廳院藝術出走公益巡演《十二碗菜歌》

將於10月17日於台南歸仁仁壽宮、

10月24日於台東新東糖廠文化園區、

10月31日於桃園護國宮太子廟、

11月7日於屏東車城福安宮、

11月14日於國家兩廳院藝文廣場免費演出。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文化平權 藝術 地方文化 文化資產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