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節氣到!氣溫忽高忽低,和聖嬰現象有關嗎?

聯合新聞網 遠流出版:文/彭啟明、洪震宇、李咸陽

編按:跟著節氣過生活!二十四節氣中的「雨水」,今年即將落於 2 月 19 日。做為作為迎接春天到來的節氣,俗諺形容雨水這天「草木萌動」,大地回春、萬物開始萌芽生長。雨水這天真的會下雨嗎?氣象專家彭啟明從專業氣象學角度,分析雨水這天的氣候現象與特色,一起敬天順時地聰明生活!

二十四節氣中的「雨水」這天真的會下雨嗎?氣象專家彭啟明從專業氣象學角度,分析雨水...

雨打元宵, 綿綿不絕, 農夫始耕。

「雨水」在溫度上的特性則和立春差不多,依然是北低南高,中部日夜溫濕度差大,東部日夜溫濕度差小,比立春暖一點,但還是冷。

「雨水」的特性充份表現在下雨這件事,不過是中、北及東部為主,南部還無法感受雨水帶來的滋潤。對照台灣的氣候,雨水這時節大約是春雨期,亦即南方水氣開始旺盛,但仍不如梅雨季。

此時北部、中部和東部下雨的天數變多了,尤其北部和東部幾乎有一半的天數都在下雨,總雨量也有略微增加,出門最好帶把傘。南部則是降雨日的降雨時數和平均雨量都減少了,幾乎感受不到雨水的滋潤,仍是一年中的旱季。

24節氣「雨水」一定會下雨嗎?聖嬰現象來攪局!

從長期的氣象統計資料來看,雨水這個節氣的氣候反而比立春這個標榜變化的節氣來得更不穩定,主要是受到聖嬰現象和反聖嬰現象的影響。聖嬰反聖嬰指的是東太平洋靠近赤道區域的海水溫度,如果連續五個月的溫度較平均值高0.5度,就可稱聖嬰,若低於平均值0.5度則稱為反聖嬰,海水溫度會影響大氣環流,造成溫度和水氣的變化和往常不相同。聖嬰反聖嬰是一種大自然的循環,和全球暖化沒有直接關連,但最近也有許多研究指出,當暖化後,聖嬰反聖嬰的特性可能會產生一些變化, 變得更加難以捉摸。

通常在聖嬰年的隔年,台灣附近的春雨會明顯增加。反聖嬰年的隔年,春雨常常會晚到,甚至幾乎不下雨,近年來春雨可預測度也越來越低。雖然對一般人來說,可能就只是要不要帶傘的分別,對農民而言,沒了春雨可以說是苦不堪言,因為春雨雖不多,但對農作物生長卻有關鍵影響。這也是為何近年來大家討論氣候議題時,總圍繞在聖嬰或反聖嬰年上,而全球暖化更是未來對節氣掌握的一大難題。

對農民而言,沒了春雨可以說是苦不堪言,春雨對農作物生長有著關鍵影響。 圖/uns...

「雨水」俗諺介紹,大地回春仍要注意保暖

和雨水有關的諺語則有「雨打元宵燈,日曝清明前」,意思是說通常元宵節會落在雨水這段時間,而元宵節如果下雨的話,就表示清明節前會缺雨。不過這跟真實的情況可能有點出入,而且跟地點有關係。

如果是在北部、東北部和東部,受到東北季風影響,元宵節下雨其實是常有的事;若是在中南部的話,就要看是哪一種雨了,如果是因為北方冷氣團很強所造成的冷鋒型綿綿細雨或小雨,則表示該年北方乾冷空氣比較強,真的有可能在清明前缺水,如果是因為南方系統提早增強所造成的鋒面降雨,則通常雨勢較大,清明前不但不會缺水,甚至還可能會多雨。

依古時候的物候,在每年的二月十九或二十日至三月四或五日期間,可以觀察到的現象是「獺祭魚,候雁北,草木萌動」。類似於立春的物候,皆有大氣回春的意涵。意指隨著溫度回暖,水獺開始可以捕到魚, 而且還取魚祭天,感謝大地回暖,而候鳥在南方度過寒冬之後,也開始返北,草木則因為可以吸取到較多陽光帶來的養份,也開始萌芽生長。

圖/遠流出版提供

雖然溫度已逐漸回升,不過此時在台灣還是相當寒冷,低溫平均只有15到18度,高溫也只有22到26度。以南部最先感受到春天的氣息,溫度有較明顯的上升幅度,北部和東部則依然相當寒冷,不時有冷氣團或寒流南下,因此還是得注意保暖。

雨水生活小叮嚀

  1. 天氣仍相當寒冷,冬衣還不能收。
  2. 中南部日夜溫差大,早晚仍要注意保暖。
  3. 春雨季到來,降雨機率提高,外出最好多帶把傘。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農業 聖嬰現象 節氣 氣候教育 雨水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