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因淨零轉型,電價漲-台灣會面臨能源貧窮嗎?

聯合新聞網 採訪/劉嫈楓、撰稿/詹嘉紋

氣候變遷日漸嚴峻,掀起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戰。為將地球增溫控制在1.5℃,世界各國展開2050淨零減碳計畫,欲透過以再生能源取代傳統化石燃料、綠色金融投資等眾多面向的變革,接軌永續新頁。2022年3月,台灣也由行政院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呼應國際趨勢。永續轉型浪潮不僅衝擊產業,對弱勢群體來說,更可能形成難以承受之重。

當能源改革造成電價上漲,恐有許多人負擔不起電力,形成另一種貧富差距。 圖/Uns...

「淨零轉型」之餘 不該遺忘的視角

「氣候變遷和能源系統息息相關,這兩者皆存在不平等的狀況。」投入環境研究超過15年,特別關注氣候變遷議題的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劉仲恩強調,能源不僅是技術面問題,更應深入社會脈絡來談。以「能源貧窮」來說,當能源改革造成電價上漲,許多人將負擔不起電力,形成另一種貧富差距。

目前,這問題在歐美國家較顯著,討論度較高。不過,劉仲恩認為,若將地球視為共同體,以身為地球公民的角度來看,會發現很缺乏發展中國家的視角。他解釋,全球70幾億人,多數住在低度發展環境,許多非洲國家連基礎電力設施都沒有。「就我看來,那是更嚴重的能源貧窮。」他表示,這些人要的不是減碳,而是在合理範圍內使用能源,有尊嚴、舒適健康的生活。

相較之下,台灣因長期低估能源成本,電價低,尚未強烈感受到能源貧窮的嚴重性。「但這不代表不重要。」劉仲恩說,因為不管是傳統能源或者綠能,弱勢族群都最易受衝擊。因此,從發電端到消費端,所有能源規劃的政策設計,都應帶入社會平等的關懷。

排碳大戶須負責 讓碳費回歸弱勢

能源僅是淨零轉型的一環,在轉型過程中,若衝擊弱勢是必然,又該如何彌補?劉仲恩表示,年底即將上路的碳費,為產官學積極討論重點,一旦開始收碳費,企業將可能把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如此一來,將衝擊低所得者。

因此他主張,直接將碳費收入的一部分發還弱勢家戶。如遇物價上漲,也可減緩衝擊。他舉加拿大的英屬哥倫比亞省為例,其將碳稅收入直接發還消費者,提昇公眾對新制度的接受度。另外,加州則以將碳定價收入,用於補貼弱勢家戶的能源改造計畫,即以稅費分配,處理資源不公平的狀況。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劉仲恩。 圖/摘自劉仲恩網頁

過去企業將成本外部化,許多企業的排碳量遠高於一般家戶,現在開始付費是「合情合理」。劉仲恩指出。目前,台灣尚有兩個關鍵點須待討論、釐清。分別是:一、訂出有效費率;二、恰當的回饋對象。

針對第一點的碳費費率,「我認為目前的討論都太低。」劉仲恩直白表示,環保署提出的可能價格,為每公噸100元或300元,與國際標準相差甚遠。若每公噸僅收取100元,根本無助達成淨零減碳目標。

再談到回饋對象,目前政府方案是在企業節能時給予獎勵。劉仲恩也說:「這不是左手進右手出嗎?完全不合理。」他解釋,可以理解政府想減少對產業的衝擊,但不應違反「污染者付費」義務。「這部分需非常嚴格檢視,並以更嚴格的標準,要求企業做到本來就該做到的事。」因此,較好的做法是將碳費回饋,用於協助發展社會公共利益,而非安撫產業。

淨零轉型台灣已踏出第一步。雖然還不知道修法結果,但劉仲恩肯定政策中納入「公正轉型」概念,如何使轉型不建立於犧牲弱勢者權益,將是政策未來制訂重點。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填寫【倡議+】夥伴媒合表單,找尋夥伴:https://bit.ly/3EeMvVi

聽說【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2050淨零排放 綠色金融 減碳 氣候變遷 化石燃料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