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投票權卻沒有選擇的智慧 民主難道是神話?

聯合新聞網 羅智成

川普崛起最大意義是,他徹底展示民主的局限與副作用:投票不能保證更好的事情發生,不能保證文明繼續進化,多數人觀念與意見,不總是對的、善良的--而民粹猶如民主的地心引力。

投票給的是選擇權 而非選擇的知識與智慧

我們從小被灌輸民主的意義與價值,追求民主甚至成為信仰。但現實經驗裡,我們不免困惑:那些被選出來的--各級政府或民代,無論在資質、品德、智慧或修養上,有許多充滿缺陷,表現令人失望,甚至荒腔走板。

川普崛起最大意義是,他徹底展示民主的局限與副作用。圖/路透社

每當這時,就會回望美國--一個被過度論述和話語權創出來的民主神話國度。我們看到一個個典範:開明的思想、動人的演說、幽默的言談,還有高瞻遠矚的眼光、義無反顧的擔當、周密完善的政策與方案。然後安心地想:畢竟我們的民主才剛起步,看看那些先進民主典範,假以時日,我們也可以成熟到那境界。

沒想到施行民主200多年後,川普當選和出格言行打破這美滿劇本,讓世界失去無條件相信民主的安全感、讓美國失去嘲諷俄國或其他國家的優越感。我們才重新想到:選舉或投票雖給我們選擇的權利與責任,但是並沒附贈選擇的知識或智慧。

在現階段文明裡,民主觀念並沒有太大問題。民主的好處,簡單而言,它是最文明的鬥爭形式,也是整合意見、處理矛盾、形成決定最有效方式。

我更看重:一人一票的民主制度會緩和人與人的階級差異,讓人人平等概念,漸漸成為生活現實;讓各種權力得到制衡,社會資源與權益不被長久壟斷。每隔幾年就有改選與修正,也會有效紓解人民壓力與不滿。

民主並非一票定江山 選舉更不是最終救贖

民主政治弱點,包括執政視野短視、效率低落、思維庸俗化,它不確保選擇正確,不負責選後複雜因果。

在較早時期,我們需要做的決策、需要面對的世界與問題相對單純,選民容易理解問題本質與解決方案,因此多數決就是量化真理。但現在,面對的世界與問題情境遠為深奧、複雜,無法靠直覺的好惡或常識判斷政策是非或長短期效應。執政者眼界也隨著選舉節奏縮短。選民頻繁地更換不滿意的執政者,也讓投票充滿惡性循環的無力感。

此外,基本價值分歧、選舉勝負代價提高,也激化這原本「最和平的鬥爭形式」,讓它越來越充滿激情、恐懼或包括語言在內的各種暴力。這是此刻許多國家的困境。

每次選舉都會產生一個暫時多數族群和少數族群,當人類不再用打破人頭來決策後,多數的武器就是投票。那麼少數的武器是什麼呢?少數憑藉什麼來抵抗多數為所欲為呢?很大一部分,取決於多數者包容與同理心。

年底地方選戰與公投十案在充滿驚奇中落幕,是否更促進社會多元聲音對話? 記者林俊良...

在這次選舉前,我們曾看到「民主」、「改革」、「台灣價值」被某些使用者以任性的言行扭曲:不承認大學校長選舉結果;「改革」原本是改革自我,卻只用來「改革」敵對政黨、特定族群和不支持它的人民;「台灣價值」成為血統證明書……類似現象都不該只由投票來定是非的。

民主不應被慣性地簡化為一票定江山、一個萬能按鈕。它更像是由同等重要的普世價值,如尊重、包容、平等、善良、同理心等編織而成的生活方式,缺了任一環節就會黯然變質。

選舉不是最終救贖。民主只是向更文明的文明跨出的第一步。(作者為作家、詩人)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選舉 公民教育 公投 民主價值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