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保護自然到側重國安、能源...地緣政治重塑永續內涵 歐美定義ESG 2.0
受地緣政治影響,今年以來,歐美重新定義永續內涵,以歐洲版為例,最新的ESG,表彰的是能源(Energy)、安全(Security)與地緣策略(Geostrategy)。KPMG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執...
在地媽媽成重建主力!莫拉克旗美九區婦女集結 創造災後新契機
編按:在災難面前,女性常被視為最脆弱的一群,然而,在2009年的莫拉克風災後,高雄旗美九區的社區媽媽們卻沒有被突如其來的災變擊垮,反而憑藉社區參與精神成為災後重建的關鍵核心。《小鄉的志業》以參與莫拉...
聖誕老人效應...旅遊業擴大如何蠶食芬蘭「拉普蘭區」的自然景觀
芬蘭的拉普蘭(Lapland),號稱聖誕老人的故鄉,每年吸引世界各地的觀光客前往朝聖、一睹聖誕老人的真面目。然而,觀光業的爆炸性成長,正在對當地的自然環境造成嚴重衝擊。聖誕老人的魅力:羅瓦涅米的甜蜜...
不是滅殺是「請搬家」!屏科大碩士創立「博威鳥控」 用生態知識解決都市鳥患
「博威鳥控」是第二屆社企流iLab育成計畫的參與團隊之一。社企流編輯室透過第一線的採訪,帶讀者全方位認識城市建築物缺乏明確規範,導致鳥類窗殺事件的嚴重性,以及博威鳥控團隊的社會創新模式,在經營管理上...
誰說農業是男人的事!為何人類開始投入農耕 甚至組成新聚落?
編按:在數千年前,農業工作不分男女,女性的上肢力量甚至強壯到超越當今頂尖女運動員,在食物馴化、儲存與儀式中扮演核心角色。而《地球之路》書中更點出,隨著食物供應穩定,聚落規模擴大還激發了複雜的社交行為...
紅樹林不只有藍碳價值還能做蜂蜜!收成產量、風味難預料 企業買單嗎?
紅樹林在全球被視為一項藍碳新解方,台灣也在2025年7月通過紅樹林植林的藍碳方法學,看好碳匯效益,但除了增加除碳量,紅樹林被寄與厚望、創造更多元價值。為平衡保育與經濟,林保署推出「河岸紅林蜜徑共生-...
台灣道路新死角!電輔車、微型電動車多亂象:法規停滯、執法鬆散、宣導不足
日前一位飼主花了近5萬元買了一台電動寵物代步車,才發現連合法上路都有疑慮。消基會10月27日召開「自行車與電動滑板車事故頻傳 全民交通安全陷險境」記者會,消基會董事長鄧惟中指出,近年台灣道路上多了許...
被遺忘的台南秘境...四鯤鯓藏全台唯一「紅海欖母樹林」 有望成為下一個四草隧道?
從台南熱鬧的舊城區一路往南,鄰近漁光島和安平商港,有一片位處都市邊緣,幾近被遺忘的自然濕地秘境——四鯤鯓。這片有著大面積魚塭與紅樹林交織的土地,不僅孕育豐富生物多樣性,還承載台江內海的歷史記憶。多年...
達達馬蹄聲成歷史...布拉格維護動物福利與安全 市中心禁行觀光馬車
達達的馬蹄聲迴盪在石板路上,觀光客坐馬車穿梭於布拉格市中心街巷的景象未來可能難再見到。布拉格市府為加強管理觀光活動,決定禁止馬車業者營運;此外,自明年1月起,布拉格將全面禁止共享電動滑板車。布拉格市...
AI變「鄰避設施」?水電消耗引發擔憂 美國民眾不歡迎資料中心進駐
人工智慧(AI)支出或許正在改造美國經濟,但許多美國人卻不希望離大型資料中心太近,這些「鄰避行動」愈演愈烈,可能威脅資料中心的興建熱潮。閱讀更多: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打臉川普!反駁:電價上漲元兇不是光...
獵奇或反思?以悲劇為核心 「黑暗旅遊」版圖逐漸擴大
戰爭廢墟、屠殺遺址、核爆現場,正成為旅人腳步到訪的熱門景點。2025年,全球「黑暗旅遊」(dark tourism)市場規模預計達327.6億美元,2032年將進一步攀升至397.7億美元。這類以悲...
亞太黑暗旅遊崛起!從戰爭到天災 創傷歷史下的「記憶空間」皆成熱門景點
亞太地區被視為黑暗旅遊的重要潛力市場,而其快速成長的背後,與獨特且複雜的歷史背景密不可分。這片土地走過戰爭、殖民與內戰,也承受過政治暴力的傷痕,那些創痛如今化為沉重卻珍貴的「記憶空間」。除了人為衝突...
「人體堆肥」大受歡迎?比環保葬更環保、45天變沃土 疫情後美國已有14州合法
新澤西州民主黨州長墨菲(Phil Murphy)日前簽署法案,准許採用正式名稱為「天然有機物還原」(natural organic reduction)、俗稱「人體堆肥」的埋葬方法,成為全美第14個...
10年最慘洪災!峇里島觀光業反噬 過度開發、廢棄物管理失控釀災
站在曾經是她家房子所在的土地上,波蘭(Ruth Deidree Boelan)閉上雙眼,為今年在峇里島洪水中失蹤的親人祈禱。這場洪災造成至少18人喪生、4人失蹤,根據印尼氣象氣候暨地球物理局(Met...
「奉香敬神」傳統難破!新北將推獎勵 鼓勵宮廟減香減金、加入減碳行列
新北市氣候變遷因應行動自治條例上周在議會三讀通過,市府將輔導宗教團體減少燒紙錢、點香等產生溫室氣體排放的祭祀行為。奉香敬神傳統觀念難破,地方信仰中心宮廟坦言挑戰大。新北民政局表示,除強化輔導,自治條...
農村體驗成熱潮卻難扎根?旗山「台青蕉」陪伴青年一起「半農半X」
編按:在「青年返鄉」成為流行口號的時代,進村卻比留下容易得多。有人帶著理想來,有人帶著好奇心來;有人熱愛下田勞動,有人不喜沾染泥土。台青蕉在高雄旗山,用音樂與勞動陪著年輕人重新學會「選擇」──選擇慢...
從日本到歐洲 零廢棄城市如何告別焚化爐?
隨著環境意識抬頭,全球不論是大城市或小鄉鎮,都紛紛往「零廢棄」的目標前進,從日本上勝町,到義大利的卡潘諾里,都提供了值得學習的創新作法。人們隨手製造的垃圾,帶來的問題遠比想像中的大。世界銀行指出,垃...
用泛舟阻止伐木 斐濟生態旅遊公司屹立20年,如何賺到錢又贏得社區信賴?
「Bula~歡迎來到我的辦公室!」斐濟河流公司(Rivers Fiji)的泛舟嚮導塞米(Semi),帶著我從斐濟最大島維提島(Viti Levu)高地沿著納烏阿河上游(Upper Navua Riv...
斐濟遊客愛上的Loloma Hour是什麼? 1小時環境快樂時光 做一件對當地好的事
「我們現在的策略著重於『高價值』而非『高數量(人次)』。」斐濟觀光局區域執行總監湯普森(Robert Thompson)說。籌備近兩年,斐濟觀光局今年推出「Loloma Hour」體驗,讓旅人花1小...
夜幕降臨才是旅行的開始——2025不能錯過的夜間旅遊新趨勢
當氣溫飆破40℃,連出遊都讓人意興闌珊,不少城市開始推出夜間行程,吸引觀光人潮。夜間旅遊(noctourism),指夜間的各種旅遊活動,從娛樂表演、景點導覽到生態旅遊等,成為全球暖化下的旅遊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