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廁所都來不及…中國「課間圈養」誰偷走下課10分鐘?

為求學生安全,調查顯示有7成學生課間被限制出教室。 圖/Unsplash
為求學生安全,調查顯示有7成學生課間被限制出教室。 圖/Unsplash

課間體驗的缺失,不僅容易引發孩子的健康問題,還可能影響其心理健康。圖為示意圖。 圖/Unsplash
課間體驗的缺失,不僅容易引發孩子的健康問題,還可能影響其心理健康。圖為示意圖。 圖/Unsplash

中國自2021年7月起實施教育「雙減」政策,為學生減負。但現在,學校各種太多的「不允許」,甚至進一步限制了學生維持健康生理和心理的應有權利,「7成學生課間不出教室」現象引發熱議,不禁讓人想問:是誰偷走了課間10分鐘?

近日,山西晉中一名老師發布視訊吐槽「課間圈養」現象愈發嚴重,7成學生課間不出教室,即使是20分鐘的大課間,校園裡也空空蕩蕩。但學生也很無奈,「課間時間10分鐘,拖堂2分鐘,提前上課2分鐘,上廁所不跑都來不及。」「中小學生連上廁所的時間都快沒了」迅速登上各平台熱搜,引發許多師生與網友共鳴,呼籲放鬆安全監管,把「廁所自由」還給學生。

不敢上廁所 好像人質

以安全學習為名義的各種讓人透不過氣的校園管制,是導致學生失去「廁所自由」的主要原因之一。學生在課間時間活動受限的現象,早在2015年人民日報刊出學校課間活動變「圈養」現象報導就引起熱議。廣州日報旗下「南風窗」雜誌報導指出,時至今日,課間「圈養」仍未消失。

16歲的王晨晨曾憧憬高中生活,沒想到自己會被套在「監控」之下。她說,頭頂上的監控攝像頭不時「移動監測」。上課,她不敢輕易「溜號」,下課也不敢和朋友打鬧玩笑。幾次跑出教室,就被班主任找去談話過幾次,責怪她不在座位上學習。「上學就像上監獄一樣。」

就讀蓋州市某公立中學的徐涵,初中三年總在回家後的第一時間急忙慌地上廁所,因為在學校時,班主任會坐在教室後邊「全天候」盯著課間十分鐘需保持靜默,讓她一整天都在憋尿。教室分貝超過班主任可接受範圍時,攝像頭還發出「警告」聲。徐涵的媽媽劉洋開玩笑說,被剝奪課間自由的孩子們,現在「都是人質,不是學生」。

忽視運動 坐出一身病

王晨晨細摳夾在不同課程裡的休息時間,算起來竟只有3個小時,包括中午和下午放學的進餐時間。上學期,她在一次換座時閃了腰,檢測發現是脊柱側彎加上脊柱錯位。她記得醫師的叮囑,不能久坐,得適當運動。但她沒有機會。

升上高一半個月後,徐涵也感覺自己坐出了一身「毛病」。從最初的腰部不適,到現在她總覺得哪哪都不舒服,腰疼、肩疼、脖子疼。在她的課表裡,一周7天,每天都需要到校「坐班」,從早到晚。只有周六能偷得半日閒,不過也得抽出時間坐在家寫作業。

在有些家長眼中,課間體驗的缺失,不僅容易引發孩子的健康問題,還可能影響其心理健康。任職於青島某高校的劉欣怡多年來從事教育研究,也是一年級學生的家長。在她看來,過度規避風險而忽視了運動,只是「因噎廢食」,「違背人性」。

家長校鬧多 老師淪保姆

實際上,各種管制,苦了學生,也累了老師。

陳媛是汕尾某私立小學一年級的班主任,需要負責早讀、看午休、課間「導護」等工作,每次課間都要留意學生的舉動,決不允許學生「衝跑」。吃午餐前後都要組織學生排隊、洗手、取餐,用餐過程不得說話,以免嗆咳、卡噎。一整套流程下來,所有的措施,都指向「保障學生的安全」。

天津某公立小學教師孫曉玉形容那是「全方位保姆式監管」,生怕學生磕了碰了,儘管老師是否在場並不直接決定學生的安全係數,但當意外真的來臨時,執勤老師是否在場,與是否能熄滅家長追責的怒火息息相關。孫曉玉因此不敢放任孩子奔跑,「一旦出了事,(部分)家長(就會)開始對學校不依不饒」。幾次校鬧更足以讓正常的教學秩序和家校關係土崩瓦解。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王輝表示,校園傷害案中,在法理上,是否履行教育、管理職責才是判斷學校要不要承擔責任的前提和關鍵因素。但在實際糾紛中,學校在舉證證明自身無過錯的過程中往往存在一定困難。加上太多家長不會追究自己孩子的責任。此事,似乎仍難解。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徐涵、王晨晨、劉欣怡、陳媛,孫曉玉為化名)

學童習作示意圖。 圖/Unsplash
學童習作示意圖。 圖/Unsplash

為安全一刀切「7成學生課間不出教室」

「課間圈養」現象近日引發網民熱議,調查顯示有「7成學生課間不出教室」。實際上,教育部在2021年通過的「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已明確要求「學校不得設置不必要的約束」,但「課間圈養」問題仍相當普遍。學者認為,出現「課間圈養」問題的其中一個根本原因是學校責權邊界的模糊,應明確責權,同時放開手,別為了安全丟掉師生應有的快樂。

央廣網報導,此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08名中小學生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5.2%的受訪家長稱,身邊中小學「安靜的課間10分鐘」現象普遍。且在小學中最為突出。許多學生家長在社交平台上指出孩子在課間10分鐘不能去操場,不能上下樓,不能出教室,甚至無法離開所在的過道。

實際上,教育部2021年5月通過的「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明確要求「學校不得設置侵犯學生人身自由的管理措施,不得對學生在課間及其他非教學時間的正當交流、遊戲、出教室活動等言行自由,設置不必要的約束。」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課間圈養」問題普遍存在?

圖為北京雄安新區一所小學生們下課後集體到操場上活動。不過對許多學生來說,下課能如此自由到操場隨意活動是奢望。 圖/新華社
圖為北京雄安新區一所小學生們下課後集體到操場上活動。不過對許多學生來說,下課能如此自由到操場隨意活動是奢望。 圖/新華社

責權模糊 校方風險大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指出,出現「課間圈養」問題的其中一個根本原因是學校責權邊界的模糊。「學校目前不是有限責任主體,成了無限責任的承擔者。」

這也難怪學校要求老師們加強對學生們的安全監管,以降低學生們在意外中所受到傷害,以及校方、老師在後續責任釐清上的複雜過程。

首都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勞凱聲教授曾提到,解決中小學校責任能力不足問題的一種做法,是讓社會分擔公辦中小學校的賠償責任,建立學生傷害事故的保險機制。

在上海,2001年「上海市中小學校學生傷害事故處理條例」實施後,校方責任綜合險已經開始推廣。

中國某保險公司職員林婕表示,和家長自願購買的學平險(學生意外保險)不同,校方責任綜合險的保險主體是學校,主要承保學生在校期間(包含課間)或在學校統一組織的活動過程中發生的意外傷害事故。

設備老舊危 應先改善

在林婕看來,除了通過保險來分擔部分風險,更重要的是學校應該更多地「從事後賠償向事先預防轉變。」2006年,林婕在中小學調研時,發現僅有校園責任保險兜底遠遠不夠。房頂一直在漏水、拖線板到處都是、欄桿不知道該設置多少高......但她看到,十餘年間更多學校正對保障學生安全的硬件設施進行規範。

2021年的新聞通氣會上,教育部表示正在研究如何建立健全學生體育活動意外傷害風險防控機制,來減輕或化解校長和家長對學生參與體育鍛煉、體育活動所受到傷害的後顧之憂,這可能是解決課間問題的基礎。

2023年10月18日,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答覆記者提問時表示,正在督促各地進一步完善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預案,建立多部門聯動快速反應機制,確保校園內一鍵式報警和視頻監控系統配置全面達標並有效運用。

極目新聞評論指出,雖然有明文規定,可有的學校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因為怕出事,就盡可能到處設「防火牆」,以避免出事。於是乎,「課間10分鐘」除了明令不能跑跑跳跳外,還通過以拖堂與提前進教室的「技術性」手段來縮水,體育課因此改上文化課,或讓學生自習;至於春遊、秋遊之類校外實踐活動,就成了個傳說。

評論認為,學校擔心學生受傷而減少學生的活動時間,只會造成學校教育功能的缺失。解鈴還須繫鈴人,把「課間10分鐘」還給學生這個繫鈴人又不僅是學校,還包括家長以及其他的社會因素。各方應該正確看待,相互理解與體諒,在做好安全措施的前提下,提供一個相對寬鬆的環境,別為了安全搞「一刀切」,把孩子應得的快樂給切掉了。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火燒的寂寞...巴西野火肆虐!2970萬公頃土地化為灰燼 幾乎是去年的一倍

火燒的寂寞...巴西野火肆虐!2970萬公頃土地化為灰燼 幾乎是去年的一倍

最大的抹香鯨在這裡!全台首座鯨豚救援教育場館 帶你探索海洋保育之旅

最大的抹香鯨在這裡!全台首座鯨豚救援教育場館 帶你探索海洋保育之旅

滑手機不只會腦腐 還會憂鬱!社群媒體讓青少年越來越不快樂

滑手機不只會腦腐 還會憂鬱!社群媒體讓青少年越來越不快樂

貓奴才注意了!2025貓咪登記新制上路 未植晶片最高可罰1.5萬

貓奴才注意了!2025貓咪登記新制上路 未植晶片最高可罰1.5萬

最新文章

走廊也能種玉米?讓教室變身農場 高雄新上國小奪食農教育獎

走廊也能種玉米?讓教室變身農場 高雄新上國小奪食農教育獎

生命教育最佳代言兔兔「白鬍子教官」 教孩子尊重不同生命

生命教育最佳代言兔兔「白鬍子教官」 教孩子尊重不同生命

從實驗室到魚塭!養殖第四代放棄英國碩士 回鄉推廣虱目魚、食魚教育

從實驗室到魚塭!養殖第四代放棄英國碩士 回鄉推廣虱目魚、食魚教育

划著船兒採紅菱~台南官田國小食農教育 小小農夫坐船歡樂採菱角

划著船兒採紅菱~台南官田國小食農教育 小小農夫坐船歡樂採菱角

小小城市規劃師!孩子們改造凱道 畫出給下個世代的友善街道

小小城市規劃師!孩子們改造凱道 畫出給下個世代的友善街道

把珊瑚礁帶進教室!近海珊瑚團隊教孩子培育珊瑚苗、實踐海洋復育

把珊瑚礁帶進教室!近海珊瑚團隊教孩子培育珊瑚苗、實踐海洋復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