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價值>價格-企業、民眾對話,為永續生活提案
由聯合新聞網《倡議+》與5% Design Action社會設計平台,攜手台南企業文化藝術基金會、家樂福、慈濟基金會共同發起「永續。地球解方:2021設計行動高峰會」,昨(23)日進入第二日論壇「企業行動當責:永續設計行動提案」,邀請食衣住行育樂6大領域企業,分享永續願景與痛處,並向大眾「出題」,期待集眾人之力,解決問題。現場吸引近百位社會企業、社會設計師及民眾共同激盪解方。
找尋永續環境解方:零廢棄、創造價值、改變思維
出席與談十多家企業,環境議題成為重點。台南企業文化藝術基金會提出的「布循環再生及新商業模式」,基金會執行長葉重利提到快時尚導致龐大的舊衣和庫存布,如何發揮餘布價值、扭轉現況,成為挑戰。
StoryWear零廢棄時尚創辦人陳冠百則著眼環境汙染,回收廢棄牛仔布進行改造,並協助二度就業婦女,透過新型態的問題,解決時尚產業造成的環境衝擊。
致力推動永續旅遊的雲朗觀光集團副總經理張倚蘭表示,為了減少瓶裝水使用,飯店讓旅客自行裝水,儘管會收到抱怨,但對的事情就該執行,相信可以用時間改變夥伴和員工。
IKEA宜家家居北亞區永續發展經理汪慶怡指出,全世界面臨原物料短缺的風險,而台灣的大型廢棄物佔總廢棄物比例不到1%,未來將關注循環設計面,並推出循環聚落、二手傢俱翻新計畫。
春池玻璃計畫創辦人吳庭安指出,春池每年回收處理超過10萬噸玻璃,以台灣土地和人口比例,循環利用很重要,但關鍵並不是回收,而是如何創造價值,讓玻璃新生成建材或藝術品,形成正循環。
明基電通佳世達科技設計副總監黃帥豐指出,消費者都有意識網購一次性包裝對地球環境的傷害,BenQ也做出百分百回收材因應,但其承載力較弱且需求數量較少,都成為推動難點。
永續消費新趨勢 價值比價格更重要
另外,如何讓消費者從「比較價格」轉為「看見價值」也是各企業代表亟欲了解的痛點。家樂福企業社會責任暨溝通總監蘇小真表示,希望有更多消費者能從「吃便宜」轉為「吃得好」,用好產品善待自己、強化台灣品牌。
聯合利華台灣香港董事總經理何盈德提出,地球人口30年後將變成90億,必須想辦法養活如此龐大的人口,聯合利華未來10年會繼續協助消費者把永續變成日常,也希望消費者能看到價值,支持永續品牌。
金百利克拉克台灣及香港總裁閔慧琳表示,2009年,自家產品舒潔,就在台灣市場率先推動FSC國際永續紙漿認證。透過消費產品,注入從源頭守護森林的觀念。儘管大眾對自然生態的認知和態度持續提升,但願意花錢支持綠色消費的不到1成。然而,近年綠色消費趨勢逐漸出現,有越來越多消費者,尤其千禧世代,不只看質量或價格,也重視產品品牌背後的理念及想法。
邁向永續社會挑戰 適當利潤、健康老年、場域革新
座談期間,信義房屋與國泰人壽則以健康、社區議題出發,向大眾出題,找尋解方。
信義房屋仲介事業處副總經理信泓浚邀請大家一起進入社區推動永續行為,並挖掘台灣在地風采的故事,不再以追求最大利潤為導向,而是追求地球和社會的善。
國泰人壽副總經理暨代理發言人洪祝瑞關注國人平均餘命,希望全民都能加入健康生活圈,用走路改變高齡生活樣態,畢竟保險業是一份長達數十年服務的工作,健康、永續在此中非常重要。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注意到志工們的工作環境,慈濟在台灣各地設置許多環保站,但位置大多在社區角落或天橋下,空間不易抵達且工作動線有待改善,影響年長的志工也降低年輕人投入的意願,因此徵求改造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