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熊關係何解?學者呼籲政府調整黑熊入侵SOP

陸地生物

台東海端廣原村部落2019年通報發現小黑熊,命名Mulas並照養成亞成熊後野放,成為部落與公部門合作的成功案例。圖為正在野訓場訓練的Mulas。 圖/林保署台東分署提供
台東海端廣原村部落2019年通報發現小黑熊,命名Mulas並照養成亞成熊後野放,成為部落與公部門合作的成功案例。圖為正在野訓場訓練的Mulas。 圖/林保署台東分署提供

花蓮卓溪黑熊因入侵部落遭到巡山員射擊事件,成為台灣人熊關係轉折的指標事件,對於同樣也常有人熊衝突的日本、歐美,政府又是如何應對?學者表示,在國外,不論是瀕危或是過剩的物種入侵社區,「保護居民優先」都是政府處理的準則,但從此事件,政府確實可以針對黑熊入侵事件的處理方式再調整,讓人熊都不會受傷。

閱讀更多:獵人英雄淪狗熊...王光祿案落幕後 原民狩獵權益仍無解

台師大生命科學系退休教授王穎表示,在歐美黑熊是可狩獵的,當面臨狩獵壓力,黑熊就不會隨便靠近聚落,被保護的物種就會「安穩過一生」,警戒心也不會那麼高。

日本熊年傷千人 可教化才會重新野放

王穎說,以日本為例,一旦先抓到,如果是可「教化」就會先野放,若再有狀況,遇到獵季就不手軟;但也是視情況,只是破壞冰箱等滋擾行為,就會驅趕,若發生特別狀況,例如傷人時,才會捕捉甚至射殺,像印度已是極端重視動物的國家,但是有時還是會開放射殺食人虎,保護人還是第一要務。

東海大海特聘教授林良恭過去留日,他以日本為例,日本對黑熊族群調查做得非常好,會畫出「排除ZONE」、「緩衝ZONE」,像黑熊這種大型食肉目動物入侵社區,他說,如果只是吃水果,「動作還不用太激烈」,以卓溪事件為例,狗已是家畜,「下一步可能就會傷害到人」。他說,日本政府作法首要就是保護居民,日本每年有1、2千件黑熊傷人事件,十幾個人被吃掉,「有傷人就獵殺是主要原則,除非數量已很少」。 

通報系統很明確 熊太靠近村莊就處理

林良恭說,目前台灣通報黑熊主要是原住民,而在處理人熊衝突事件相當成熟的日本,已有很明確的通報系統,包括警察也可以通報,一旦熊很靠近村莊,就會緊急處理。他說,日本有獵人證制度,每年11月到2月是狩獵季,這段期間之外,若接獲黑熊滋擾通報,會通知獵人進行特別獵殺,政府會安排有從事黑熊調查的專業人士陪同,確認是否為累犯,再決定如何處置。

今年3月台東延平鄉桃源部落通報兩隻黑熊同時受困套索,鄰近的永康部落巡守隊立刻前往救援,兩隻黑熊傷勢無礙、就地野放。 圖/林保署台東分署提供
今年3月台東延平鄉桃源部落通報兩隻黑熊同時受困套索,鄰近的永康部落巡守隊立刻前往救援,兩隻黑熊傷勢無礙、就地野放。 圖/林保署台東分署提供

林良恭觀察,這次黑熊事件處理出現一個盲點,護管員在很靠近黑熊處發出聲響試圖驅離,他說,日本處理人熊衝突事件時,規定跟熊的距離至少要100公尺遠。但他也說,台灣沒有日本經驗那麼豐富,不要苛責護管員,「保護人還是第一要素」,當熊衝過來,護管員嚴厲解決,是正確手段,如果這個事件是護管員受傷了,「那不得了了」。他看到網路批評,「好像被核子彈打到一樣天大的事情」,不會因為這樣就讓黑熊族群崩潰。

長期協助政府進行黑熊追蹤調查的野聲環境生態公司負責人姜博仁表示,這幾年中南部、東部的黑熊愈來愈多,「低海拔變多、高海拔也沒變少」,2018年起,全台共有60筆母子熊紀錄,以他連4年在花蓮卓溪的調查,每年都有發現母子熊的蹤影,顯示低海拔地區已開始有繁殖族群的建立。

人熊共存尋平衡 衝突處置需設立準則

面對愈來頻繁的人熊相遇甚而衝突,山村居民遭批應遷居,長年蹲點山村聚落的姜博仁說,山村居民是位處人熊共存的第一線,就跟對前線戰場的人要求很高,「這是不公平的」。姜博仁說,山村居民多數利用自己農地或祖傳的原保地種菜、養雞,從事低密度開發,這樣的生活型態提供了更多的生物多樣性,隨著森林的演進,逐漸與黑熊活動範圍重疊。

有人認為這些黑熊活動熱點區域的居民應該遷移,「如果他們遷到玉里鎮,以後熊就是跑到玉里了」,姜博仁說,10年後可能陽明山、烏來都有熊,難道旁邊有森林的地區都不要住人嗎?他認為,這些山村居民維持了生物多樣性,卻付出與熊共處、擔心人熊遭遇的代價,應要設法提供這些山村居民更多支援與支持。

他認為,這不是只有林保署的事,包括養雞、養蜂及食物管理等涉及防檢署、畜政單位及地方政府權責;山村居民養狗,如果短期真的會跟熊發生衝突,動保司就應協助短期強制收容,相關權責單位都應該給山村居民更多的輔導跟資源,讓情況不要惡化,這才是面對愈來愈頻繁的人熊衝突,人熊得以共存的平衡點。

林良恭也說,這次事件確實是台灣從保育進入人熊如何和平共處的拐點,日後人熊衝突事件處理的準則,應該集思廣益找到讓人熊都不會受傷的方法。他說,熊進到聚落,捕捉甚至射殺,那是被動防護,日本會做很多電圍網,主動避免動物入侵,也是可考慮的應對方式。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作者文章

隨時視訊、查定位...智慧型手機養大的Z世代 寧可被「監視」也拒絕獨處?

隨時視訊、查定位...智慧型手機養大的Z世代 寧可被「監視」也拒絕獨處?

光電場廢棄物清不完!嘉義2滯洪池 環境部2度開罰200萬

光電場廢棄物清不完!嘉義2滯洪池 環境部2度開罰200萬

螺絲王國求生記!高雄螺絲廠佈局數位、減碳轉型 助台灣扣件產業突圍

螺絲王國求生記!高雄螺絲廠佈局數位、減碳轉型 助台灣扣件產業突圍

台灣小水力發電進退兩難,是綠電解方還是生態隱憂?

台灣小水力發電進退兩難,是綠電解方還是生態隱憂?

最新文章

台灣小水力發電進退兩難,是綠電解方還是生態隱憂?

台灣小水力發電進退兩難,是綠電解方還是生態隱憂?

為什麼冬天到處都是又小又圓的紅果實?背後藏著自然界小心機

為什麼冬天到處都是又小又圓的紅果實?背後藏著自然界小心機

蜂群損失逾6成 美國最大規模蜜蜂死亡事件調查出爐

蜂群損失逾6成 美國最大規模蜜蜂死亡事件調查出爐

「鳥潮」奇景!旗山老街出現燕子大軍 3.4萬隻齊聚電線桿

「鳥潮」奇景!旗山老街出現燕子大軍 3.4萬隻齊聚電線桿

蛙鳴高達70分貝!外來種「亞洲錦蛙」入侵南投 繁殖力強、成生態新威脅

蛙鳴高達70分貝!外來種「亞洲錦蛙」入侵南投 繁殖力強、成生態新威脅

光害、鼠患、噪音!設置後才知道光電問題多...農民與居民都無奈

光害、鼠患、噪音!設置後才知道光電問題多...農民與居民都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