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長僅11公分!新添特有種「呂賴氏蜓蜥」 也是台灣最小爬行動物之一

陸地生物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兩爬實驗室進行小型蜥蜴分類學研究,發現台灣中海拔霧林帶特有的新種蜥蜴,命名「呂賴氏蜓蜥」。 圖/台師大提供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兩爬實驗室進行小型蜥蜴分類學研究,發現台灣中海拔霧林帶特有的新種蜥蜴,命名「呂賴氏蜓蜥」。 圖/台師大提供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兩爬實驗室進行小型蜥蜴分類學研究,發現台灣中海拔霧林帶特有的新種蜥蜴,也是目前所知台灣體型最小的爬行動物之一。該新種石龍子日前刊登於國際期刊,命名「呂賴氏蜓蜥」,採用教授呂光洋、博士賴俊祥的名字,表彰兩人的研究貢獻。

閱讀更多:未命名就瀕危! 邱園科學家預測:四分之三的植物陷保育時間競賽

台師大指出,自1980年代起,台師大教授呂光洋帶領山椒魚研究團隊,足跡踏遍台灣高海拔地區,進而陸續發現如南湖山椒魚與觀霧山椒魚等物種。然而,研究成員、博士賴俊祥2016年的一次野外探勘行程中失足墜落,成為系上師生的遺憾。

本次再發現新物種,則是由呂光洋學生、生科系教授林思民領軍,主要工作由蘭陽女中教師王宇德進行。台師大說,台灣蜓蜥是師大退休教授陳世煌和呂光洋1987年發現的台灣特有種,目前僅發現在雪山山脈和中央山脈海拔最高的箭竹草原和岩原地區,但在北橫、拉拉山、太平山的霧林帶環境也有一群「類似的中海拔蜓蜥」,本次研究即是將中海拔新種正式命名。

王宇德的論文指出,中海拔霧林帶的呂賴氏蜓蜥和高海拔的台灣蜓蜥有明顯的遺傳分化,鱗片和形態上也有明顯的差異。呂賴氏蜓蜥體型極為纖瘦,像是台灣蜓蜥「永遠長不大的孩子」,呂賴氏蜓蜥四肢長度更短,身上的鱗片數量也較少。

王宇德於高海拔地區踏查,發現台灣蜓蜥分布海拔都在2000公尺以上的箭竹草原和高山岩原地區,而呂賴氏蜓蜥則在2000公尺以下的霧林帶環境,新物種的鑑定過程使用了遺傳、形態、生態棲位模擬等不同證據,已於近期刊登於國際期刊「兩棲爬行動物學報」(Herpetologica)。

又呂賴氏蜓蜥的成體軀幹長度平均僅4公分,加上尾巴的總長大約僅11公分。台師大表示,目前所知,呂賴氏蜓蜥應是全台體型最小的爬行動物之一,近年受到全球暖化影響,霧林帶物種的生存受到威脅,研究團隊認為,霧林帶環境在溫溼度上的穩定性,將會是未來必須持續監測的目標。

呂賴氏蜓蜥的拉丁學名(Sphenomorphus luelaiorum)是為表彰山椒魚研究團隊,由呂光洋(Lue)和賴俊祥(Lai)兩人的姓氏所組成。林思民與王宇德分別以「呂」姓及「賴」姓致敬師長,不只是台灣霧林生態系重要發現,也見證了跨越世代的山林研究接力故事。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作者文章

化廢為寶!田尾國小師生攜手把次級品非洲菊 搖身一變植物染天然顏料

化廢為寶!田尾國小師生攜手把次級品非洲菊 搖身一變植物染天然顏料

「上游污泥、下游廚餘」全包!結合AI自動化養殖黑水虻 高效去化城市廚餘

「上游污泥、下游廚餘」全包!結合AI自動化養殖黑水虻 高效去化城市廚餘

廉價勞力優勢不再?印度、越南難複製中國 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

廉價勞力優勢不再?印度、越南難複製中國 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

「超單身時代」催生AI情人?中國每5人就有1單身 虛擬戀愛App用戶數翻倍

「超單身時代」催生AI情人?中國每5人就有1單身 虛擬戀愛App用戶數翻倍

最新文章

溫網5.5萬顆退役網球重生!不只做公益 還變身「巢鼠豪宅」

溫網5.5萬顆退役網球重生!不只做公益 還變身「巢鼠豪宅」

黃石牛肉湯...野牛失足跌入黃石公園88°C滾燙溫泉 遊客意外紀錄死亡瞬間

黃石牛肉湯...野牛失足跌入黃石公園88°C滾燙溫泉 遊客意外紀錄死亡瞬間

無固定蟻巢、快速繁殖!疣胸琉璃蟻季節性爆量 專家傳授防蟻秘訣

無固定蟻巢、快速繁殖!疣胸琉璃蟻季節性爆量 專家傳授防蟻秘訣

台灣人熊關係何解?學者呼籲政府調整黑熊入侵SOP

台灣人熊關係何解?學者呼籲政府調整黑熊入侵SOP

卓溪黑熊事件護管員的告白:「即使再來一次,還是會扣下扳機」

卓溪黑熊事件護管員的告白:「即使再來一次,還是會扣下扳機」

海膽多也不好?小琉球潮間帶海膽過度擴張 反「剃光」珊瑚礁

海膽多也不好?小琉球潮間帶海膽過度擴張 反「剃光」珊瑚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