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兒賞光!碧潭堰魚道設計大成功 毛蟹、魚群洄游數量可觀

水下生物

新北市水利局指出,自碧潭堰魚道於2022年完工啟用以來,已記錄多達63種魚類、10種蝦蟹類。 圖/新北市水利局提供
新北市水利局指出,自碧潭堰魚道於2022年完工啟用以來,已記錄多達63種魚類、10種蝦蟹類。 圖/新北市水利局提供

春雨一到,新店溪水暖生機動,碧潭堰魚道迎來大批魚群洄游、毛蟹夜間現身,生態活力明顯回升。清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曾晴賢指出,魚道設計成功,魚兒「賞光」洄游已成常態,加上AI監測持續記錄、毛蟹專用攀爬繩索等設計,顯示碧潭堰已是都市河川生態修復的重要典範。

閱讀更多:碧潭堰溪水溫度變高...新店溪香魚數量因此減少

曾晴賢表示,從近年水利署、環境部及新北市府水利局的生態監測資料可以發現,新店溪的魚種與數量大幅增加,顯示整體環境條件逐漸改善,「能讓這麼多洄游性物種回來,是河川生態走向正向發展的重要指標。」

除了魚種變多,監測影像也頻繁捕捉到大型魚群洄游畫面。曾晴賢指出,這些魚類不僅數量可觀,個體狀況也相當健康,代表棲地條件穩定適宜。「更令人驚喜的是,小香魚苗已經重新出現在魚道附近,這是香魚族群逐漸復育的好現象。」

過去因碧潭舊橡皮壩未設魚道,洄游性魚類曾一度斷絕,如今新建堰體時納入魚道設計,則成為翻轉的契機。曾晴賢指出,設計時特別從多樣水族角度思考,創造適合多種魚類利用的洄游通道,同時也參考國內外成功案例,提升工程的生態友善程度。碧潭堰魚道的成功,也讓外界重新認識「都市型河川」有條件恢復自然生態的可能性。

值得一提的是,為協助毛蟹洄游,水利局在魚道中特別加裝繩索設計,提供夜間出沒的毛蟹爬行輔助。曾晴賢說,這類設施在新竹頭前溪、南投濁水溪等地已有應用經驗,實證效果良好。根據水利局觀察,每年春季有數萬隻毛蟹沿繩索逆流而上,形成壯觀景象。

不只通行設計,毛蟹洄游也需要穩定的水流、合適濕度與隱蔽空間等自然條件。曾晴賢指出,毛蟹晝伏夜出,會選擇夜晚時段行動,因此沿岸的棲地品質同樣關鍵,「要讓毛蟹能上來,不只是設繩子而已,整體環境的營造才是根本。」

新北市也導入AI魚道影像監測系統,長期蒐集魚類活動數據,補足過去人工定期觀察的限制。曾晴賢指出,「透過AI系統,我們能清楚掌握魚類溯河的時間、頻率、日夜差異等資訊,對後續保育工作與工程調整都非常有幫助。」

曾晴賢強調,碧潭堰的案例已經證明,只要設計得宜、環境到位,魚兒與毛蟹都會「賞光」洄游。「很多人以前都懷疑魚道有沒有用,碧潭的成功可以說是最好的答案。」

新北市水利局指出,自碧潭堰魚道於2022年完工啟用以來,已記錄多達63種魚類、10種蝦蟹類。 圖/張策攝影
新北市水利局指出,自碧潭堰魚道於2022年完工啟用以來,已記錄多達63種魚類、10種蝦蟹類。 圖/張策攝影

清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曾晴賢指出,這些魚類不僅數量可觀,個體狀況也相當健康,代表棲地條件穩定適宜。 圖/張策攝影
清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曾晴賢指出,這些魚類不僅數量可觀,個體狀況也相當健康,代表棲地條件穩定適宜。 圖/張策攝影

清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曾晴賢指出,魚道設計時特別從多樣水族角度思考,同時也參考國內外成功案例,提升工程的生態友善程度。 圖/張策攝影
清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曾晴賢指出,魚道設計時特別從多樣水族角度思考,同時也參考國內外成功案例,提升工程的生態友善程度。 圖/張策攝影

除了魚類,碧潭堰夜間也觀察到大量毛蟹出沒。 圖/新北市水利局提供
除了魚類,碧潭堰夜間也觀察到大量毛蟹出沒。 圖/新北市水利局提供

除了魚類,碧潭堰夜間也觀察到大量毛蟹出沒。 圖/新北市水利局提供
除了魚類,碧潭堰夜間也觀察到大量毛蟹出沒。 圖/新北市水利局提供

為協助毛蟹洄游,水利局在魚道中特別加裝繩索設計,提供夜間出沒的毛蟹爬行輔助。 圖/新北市水利局提供
為協助毛蟹洄游,水利局在魚道中特別加裝繩索設計,提供夜間出沒的毛蟹爬行輔助。 圖/新北市水利局提供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作者文章

雪厚到直升機打滑...尼泊爾與西藏降異常大雪 聖母峰暫停開放觀光

雪厚到直升機打滑...尼泊爾與西藏降異常大雪 聖母峰暫停開放觀光

補貼是幫兇?研究:氣候變遷危及健康 政策失敗數百萬人枉死

補貼是幫兇?研究:氣候變遷危及健康 政策失敗數百萬人枉死

台灣最高峰變了...玉山快速升溫、更少寒冷 氣象署:暖化成為常態

台灣最高峰變了...玉山快速升溫、更少寒冷 氣象署:暖化成為常態

誰說農業是男人的事!為何人類開始投入農耕 甚至組成新聚落?

誰說農業是男人的事!為何人類開始投入農耕 甚至組成新聚落?

最新文章

不是滅殺是「請搬家」!屏科大碩士創立「博威鳥控」  用生態知識解決都市鳥患

不是滅殺是「請搬家」!屏科大碩士創立「博威鳥控」 用生態知識解決都市鳥患

達達馬蹄聲成歷史...布拉格維護動物福利與安全 市中心禁行觀光馬車

達達馬蹄聲成歷史...布拉格維護動物福利與安全 市中心禁行觀光馬車

美景藏危機...台南「藍眼淚」頻現蹤 學者警告:是優養化警訊

美景藏危機...台南「藍眼淚」頻現蹤 學者警告:是優養化警訊

光電是否無條件環評?環團發布10大訴求 呼籲年底應完成立法

光電是否無條件環評?環團發布10大訴求 呼籲年底應完成立法

全球首例!澳洲雨林從碳匯變碳排放源 從25年前就開始「淨虧損」

全球首例!澳洲雨林從碳匯變碳排放源 從25年前就開始「淨虧損」

棄養魚找到家!台中海洋館成立「水生生物收容中心」 解決觀賞魚棄養難題

棄養魚找到家!台中海洋館成立「水生生物收容中心」 解決觀賞魚棄養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