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帷幕害命!桃園野鳥窗殺案件增至6.05% 推救傷地圖助保育

陸地生物

桃園市野鳥學會附設非營利野生動物診所去年救治2100隻野生動物,比2023年增加近200隻。圖為獸醫師為受傷的紅尾熱帶鳥檢傷。 圖/桃園市野鳥學會提供
桃園市野鳥學會附設非營利野生動物診所去年救治2100隻野生動物,比2023年增加近200隻。圖為獸醫師為受傷的紅尾熱帶鳥檢傷。 圖/桃園市野鳥學會提供

桃園野鳥學會附設非營利野生動物診所10日公布去年全年救治2100隻野生動物,比起2023年1901隻增加近200隻,顯示野生動物救援需求持續攀升,其中仍以鳥類為救援大宗,隨著越來越多建築使用大片玻璃帷幕,鳥類「窗殺」危機加劇,桃園市野鳥學會首度公開「救傷地圖」,揭露熱點區域與人為衝突間的關聯。

桃園市野鳥學會表示,去年野生動物救援數量中,鳥類1827隻仍為救援大宗、哺乳類193隻、爬蟲類及其他動物80隻,救治後的野放率維持36%,代表野生動物面臨的生存挑戰仍然嚴峻。

從救傷數據分析,動物入院狀況與季節變化高度相關,尤其集中在5至7月繁殖季節,11月因颱風來襲,救傷數量也明顯增加,值得注意的是,16.62%動物因幼鳥落巢送醫,「撞窗」案件則從2023年3.9%激增至6.05%,成為野生動物傷亡的一大隱形殺手。

獸醫師郭昱德表示,動物因碰撞玻璃而受傷甚至死亡的現象,學界稱之為「窗殺」,隨著越來越多臨近綠地的建築使用大片玻璃帷幕,撞窗事故也隨之增加,野生動物的世界裡並沒有玻璃的概念,尤其鳥類飛行速度快,當玻璃反射周遭景物或透視性太強時,牠們難以察覺障礙物的存在,導致傷勢嚴重,許多當場死亡,有的就算撿回一命,也因神經受損無法恢復,最終只能人道處理,能野放的相當有限。

郭昱德呼籲,擁有大面積玻璃帷幕的建築物,應採取友善野生動物設計,包括加裝垂墜物如懸掛繩索等,使用點陣貼紙,每2公分1點以減少透明錯覺,或採用霧面或抗反射玻璃,降低鏡像反射,這些看似簡單的設計改變,都能有效降低鳥類「窗殺」機率,為野生動物提供更安全的生存環境。

為了更清楚呈現野生動物救傷趨勢,桃園市野鳥學會首次在官網發表「113年野動診所救傷地圖」,理事長劉義仁表示,地圖詳細標示去年全年野生動物救傷案件,包含時間、地點與受傷原因,讓大眾更清楚了解人類活動對野生動物的影響。

「救傷地圖不只是紀錄,更是找出解決方法的科學工具。」劉義仁強調,透過統計各案例的分布熱點,能夠找出與地區環境相關的衝突因素,例如哪些區域的撞窗事故特別頻繁、哪些地方犬貓攻擊野生動物案例最多、哪些區域車禍傷害野生動物的風險最高等,這些資訊將有助於相關單位制定保育對策,也能提醒民眾關注日常生活中可能對野生動物構成的威脅,減少不必要的傷亡。

桃園市野鳥學會附設非營利野生動物診所去年救治2100隻野生動物,比2023年增加近200隻。圖為獸醫師為領角鴞處理傷口。 圖/桃園市野鳥學會提供
桃園市野鳥學會附設非營利野生動物診所去年救治2100隻野生動物,比2023年增加近200隻。圖為獸醫師為領角鴞處理傷口。 圖/桃園市野鳥學會提供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作者文章

不是只有成年人會家暴...未成年對父母施暴5年增8成 其中單親媽媽最多

不是只有成年人會家暴...未成年對父母施暴5年增8成 其中單親媽媽最多

真的「綠茶園」?阿里山推茶園減用農藥 保護全台不到2000隻的山麻雀

真的「綠茶園」?阿里山推茶園減用農藥 保護全台不到2000隻的山麻雀

台灣首例!屏東後灣「以地易地」保陸蟹棲地 生態外交、地方創生共好

台灣首例!屏東後灣「以地易地」保陸蟹棲地 生態外交、地方創生共好

14萬噸廢棄物變黃金!台灣菇類太空包重生飼料、除臭墊料 年創3千萬產值

14萬噸廢棄物變黃金!台灣菇類太空包重生飼料、除臭墊料 年創3千萬產值

最新文章

真的「綠茶園」?阿里山推茶園減用農藥 保護全台不到2000隻的山麻雀

真的「綠茶園」?阿里山推茶園減用農藥 保護全台不到2000隻的山麻雀

台灣首例!屏東後灣「以地易地」保陸蟹棲地 生態外交、地方創生共好

台灣首例!屏東後灣「以地易地」保陸蟹棲地 生態外交、地方創生共好

山屋也要電力自主化!玉山瓦拉米山屋太陽能升級 惡劣天氣也能供電10天

山屋也要電力自主化!玉山瓦拉米山屋太陽能升級 惡劣天氣也能供電10天

找回河川生命力!打除水泥改砌石 南投野溪復育工程獲雙金肯定

找回河川生命力!打除水泥改砌石 南投野溪復育工程獲雙金肯定

沒有真菌就沒有生命!IUCN首次將超過千種真菌列入瀕危 揭示「看不見的危機」

沒有真菌就沒有生命!IUCN首次將超過千種真菌列入瀕危 揭示「看不見的危機」

7月24日起地球超載 透支自然資源如何還?

7月24日起地球超載 透支自然資源如何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