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等末日才後悔!全球71%濕地面臨消失危機 守護「垂直濕地」要趁早

氣候行動 陸地生物

編按:濕地對人類的生存很重要嗎?面對全球氣候暖化步步逼近,孕育豐富生態的濕地也面臨存亡危機,國立師範大學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所長方偉達在《臺灣濕地誌》書中,揭露了全球濕地的脆弱性,以及對改善地表微氣候的助益,同時也強調台灣這座小島本身就是一座巨大的濕地生態系統。

2018年台北舉行國際濕地大會,討論「里山濕地」(Satoyama and beyond, Wetlands from uplands to lowlands)。主要從垂直濕地的觀點,以橫向台灣海峽的西部溪流類古地圖概念加以設計。

「濕地中的水不斷從山區進入沿海地帶,移動方式不只經由河川,更包含沿著岩石表面、穿越厚厚的泥炭和植被而流動的薄層水流。此區域生長的植物大多為濕地植物,也包含許多蕨類和蘚苔……」拉帕契、歐提和筆者共同建構垂直濕地的理解。

台灣就是一個巨大濕地 在水方舟上探索生態與人文

「水的循環、蒸散、落下、低流、入海;一切宛如國家地理學會電視頻道裡的縮時攝影,循環反覆而不息。這像極了禮拜儀典,上蒼的恩賜,莊嚴而極致。做為非濕地科學家的我,因緣際會偶入濕地大會學術潤澤裡,是興趣的跨界,卻更多的驚豔與究竟。」——桃園市宋屋國小校長桂景星

受到此次濕地大會召喚,桂景星針對「濕地方舟、里山、水」提出《水方舟》類濕地文本,成為一位國小校長在論述老樹故事的依託。「……樹,本身就是一座方舟,一個綠色類濕地的存有。」

歐提在《愛爾蘭濕地》中對於桂景星的回應是:「……根據美國對於濕地範圍的定義,這座島嶼就是一座巨型濕地!」此種擴境視野是一種人文素樸。

解讀濕地生態密碼!如何在大數據時代做好生態資訊管理?

濕地生態資訊包含棲地體系、島嶼體系、森林體系、河域體系所傳達的訊息,甚至自然和人文交互作用下的結構功能體,都可以稱為生態系統資訊的一環。這涉及物種結構、功能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時間序列資訊關係。

在大數據時代,環境資訊研究應重視研究尺度、功能、復育及價值澄清。生態資訊管理最重要的目的,是採用大數據資訊進行計算,以瞭解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

我們應該依據生態資訊,進行彙整、分析,評估,並且進行生態管理,加強改善環境的物種、棲地及生態健康狀態。而考慮景觀與生態環境之間的交互作用,應強化生態資訊流通機制,建構環境正向循環回饋的功能。

此外,依據海洋和陸地分析水分、養分、土壤、有機質、繁殖體的進出與流動,使在進行生態資訊計算之計畫中,順應景觀過程,透過目標管理以完成策略。這就是科學家研究學習垂直濕地所得來的經驗。

水是台灣的「護國聖母」!從新竹上坪溪看垂直濕地新發現

2018年國際濕地科學家學會前會長拉帕契重訪台灣,這次從上坪溪開始。在泉水豐沛和濕潤的季節,淺山濕地從垂直山壁滲出的微量元素,孕育出鮮嫩欲滴的秋海棠、火炭母草(Persicaria chinense L.)等植物,在苔蘚跟蕨類土壤中滲出的水,有碳、磷、氮化學物質的循環。

科學家們在馬庫斯瀑布的上方,從1400公尺到1650公尺,都發現了火炭母草。這破除了丘陵和平地植物的假象,重新建構垂直濕地的概念,李在哲居功厥偉。

寶山水庫的上游上坪溪山系。 圖/方偉達攝影,野人出版提供
寶山水庫的上游上坪溪山系。 圖/方偉達攝影,野人出版提供

此外,需要正視的是,環境的汙染來源如何透過涓涓滴流,進入到上坪溪,並且流入寶山水庫。

此處是「護國神山」科學園區,然而涓涓水流才是台灣的「護國聖母」。沒有水,就沒有台灣豐富的生態。沒有垂直濕地,建立不了豐富的自然環境跟人文特徵。

從山徑到馬路,葉官兩棲類,可聽到面天樹蛙和澤蛙的聲音。圖為盤古蟾蜍。 圖/方偉達攝影,野人出版提供
從山徑到馬路,葉官兩棲類,可聽到面天樹蛙和澤蛙的聲音。圖為盤古蟾蜍。 圖/方偉達攝影,野人出版提供

濕地消失、水資源短缺...濕地有助改善地表微氣候

工業革命之後,暖化效應浮現。人口成長、資源短缺、廢棄物汙染、文化規範和價值改變、食物水源與能源安全問題、永續議題等,充斥地球社會。2099年,科學研究估計暖化效應會讓90公尺高的格陵蘭和南極冰山溶解。拉帕契以舊金山灣為例,如果格陵蘭冰山溶解,海平面上升2公尺是可能的。

海平面上升,將造成淡水短缺,影響營養鹽和水文循環。拉帕契認為71%的濕地將消失,影響生態系統。2060年全球若有97億人口,1天需200兆加侖用水;而聯合國認為在2050年,全球約有50億人無法取得充分的水資源。如果沒有基礎能源,如水、能源、食物,地球命運將會如何?

從全球能源的儲存量來看,拉帕契認為火力、風力、潮汐流、太陽能的技術,都有其限制。此外,因缺水和海平面上升,到了2050年可能有超過2億人口被迫離開原居地:「強化水資源規劃設計和管理,營造人工濕地、雨水花園、人工浮島、屋頂農園、垂直人工濕地等設計,運用濕地生產食物,改善地表微氣候,是時候了。」

近幾年,科學家不斷在國家公園探索垂直濕地的奧祕,國家公園之外的土地亦是研究重點。寶山水庫上游的上坪溪,夜間可聽到山羌的叫聲,像是小狗,不斷低鳴,同行者也聽到野狗圍獵山羌的聲音。

這不禁令我想到,整個生態體系彷彿是一種「圍獵」,同溫層在封閉的世界中相互取暖,互通訊息。然而流浪犬不斷攻擊山羌,就像是寒冬中的狩獵者和被獵者。寒夜中驚恐的嘶喊聲,增加了冷夜嗜血的血腥味。

《臺灣濕地誌:從東亞文明到台灣與周遭島嶼的濕地變遷、人群流動與物種演替史卷》。 圖/野人出版提供
《臺灣濕地誌:從東亞文明到台灣與周遭島嶼的濕地變遷、人群流動與物種演替史卷》。 圖/野人出版提供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作者文章

新北小眾景點!全台唯一的梯田鳶尾花海  還可以體驗一日小農

新北小眾景點!全台唯一的梯田鳶尾花海 還可以體驗一日小農

2025黑面琵鷺大普查!全球數量首次超過7千隻、台灣占58.9%仍是最大度冬地

2025黑面琵鷺大普查!全球數量首次超過7千隻、台灣占58.9%仍是最大度冬地

金門石蚵產量大減...海溫升高讓價格飆漲5成 蚵農憂產業式微

金門石蚵產量大減...海溫升高讓價格飆漲5成 蚵農憂產業式微

世代禁菸令!馬爾地夫宣布2007年後出生的族群 終身禁購菸

世代禁菸令!馬爾地夫宣布2007年後出生的族群 終身禁購菸

最新文章

新北小眾景點!全台唯一的梯田鳶尾花海  還可以體驗一日小農

新北小眾景點!全台唯一的梯田鳶尾花海 還可以體驗一日小農

又有私自架網!獅潭草莓田讓13隻鳥網死 至少4隻是保育類

又有私自架網!獅潭草莓田讓13隻鳥網死 至少4隻是保育類

即將進入尾聲!茄萣濕地吸引8千隻候鳥來過冬 賞鳥只剩4月

即將進入尾聲!茄萣濕地吸引8千隻候鳥來過冬 賞鳥只剩4月

被動捕魚護生態!定置網捕魚空拍全紀錄 幫助海洋休養、漁業更永續

被動捕魚護生態!定置網捕魚空拍全紀錄 幫助海洋休養、漁業更永續

新竹候鳥春季報到!黑面琵鷺、白琵鷺及小燕鷗都在香山濕地簽到

新竹候鳥春季報到!黑面琵鷺、白琵鷺及小燕鷗都在香山濕地簽到

魚兒賞光!碧潭堰魚道設計大成功 毛蟹、魚群洄游數量可觀

魚兒賞光!碧潭堰魚道設計大成功 毛蟹、魚群洄游數量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