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原生魚類家族再添一員!時隔12年揭開「青蜂枝牙鰕虎」面紗

水下生物

新物種記錄青蜂枝牙鰕虎雄魚。 圖/中山大學提供
新物種記錄青蜂枝牙鰕虎雄魚。 圖/中山大學提供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院長廖德裕帶領研究團隊,近期從台灣和菲律賓樣本研究比對,確認一種鰕虎魚新物種「青蜂枝牙鰕虎」;原來這一新物種2012就在台灣現蹤,當時標本未被妥善保存,讓正式命名遲到12年。

廖德裕表示,青蜂枝牙鰕虎的體色呈橄欖綠色,雄魚頭部呈現藍色金屬光澤,體側有一排棕黑色的橢圓形斑塊,胸鰭帶有明顯的黑白斑點,尾鰭上如同唇印的一抹橘紅色斑,因它在水中快速擺動胸鰭游動姿勢如蜂鳥振翅而以此命名。

值得一提是,這新物種其實早在2012年就曾在台灣北部首次記錄,當時標本因未被妥善保存,使得該魚種一直未能正式命名,此次研究團隊在台灣和菲律賓收集到較多樣本進行詳細研究,才終於揭開這一神秘魚類面紗。

廖德裕指出,青蜂枝牙鰕虎對生存環境的高度要求,喜好棲息在水質條件通常較佳的獨流溪中,這種小型洄游性的鰕虎魚,魚苗在孵化後會漂至河口或近海,隨後成長為稚魚後再回溯至淡水域成長及繁殖。

這類洄游性魚類魚苗,不僅提供河口生態系統中重要的營養食物來源,也能反映河流生態系統變化,透過監測魚類生存狀況,有助評估整體生態環境的變異,成為河川生態健康重要指標。

廖德裕表示,獨流溪是許多洄游魚類的棲息地,如海龍、枝牙鰕虎、無鬚真裸皮鮋等魚類,隨著國內學者對獨流溪魚類多樣性研究的深入,陸續發現越來越多的新種洄游魚類,除青峰枝牙鰕虎外,團隊碩士生陳冠勳今年也發表採自東北角大溪川台灣竿鰕虎,不僅揭示台灣獨流溪獨特性與物種多樣性,也突顯了保護這些生態系統的必要性。

「洄游魚類的生存與河川健康密切相關,更影響整體國土空間發展。」廖德裕說,隨著溪流整治工程和水利設施增加,雖能穩定河床、減少水土流失,但也逐步使溪流水泥化,阻礙了洄游路徑,影響魚隻上溯繁殖。此外,整治工程還可能改變水文特性,尤其旱季時,部分溪流可能出現伏流現象,導致河段水位極低甚至完全乾涸,迫使洄游性魚類無法生存。

他呼籲,未來對獨流溪施作工程應更謹慎,考慮部分下游地區攔沙壩的優化,同時加強對溪流的保護措施,如恢復受損溪流生境、強化環境教育及推動相關法規限制過度開發等。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博士生莊維誠(右)與廖德裕院長(左)共同發表新物種青蜂枝牙鰕虎。 圖/中山大學提供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博士生莊維誠(右)與廖德裕院長(左)共同發表新物種青蜂枝牙鰕虎。 圖/中山大學提供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里山保育有成!石虎首次現蹤台中斯可巴社區 還有其他17種野生動物

里山保育有成!石虎首次現蹤台中斯可巴社區 還有其他17種野生動物

歐盟氣候2024年報:創下最熱紀錄、又熱又旱又雨、東西差異大

歐盟氣候2024年報:創下最熱紀錄、又熱又旱又雨、東西差異大

養豬戶變土壤專家!吃「麴」長大的豬 為何讓土地更健康了?

養豬戶變土壤專家!吃「麴」長大的豬 為何讓土地更健康了?

超過1/4死於人類活動...鯨豚至少20%死亡跟混獲漁業有關

超過1/4死於人類活動...鯨豚至少20%死亡跟混獲漁業有關

最新文章

里山保育有成!石虎首次現蹤台中斯可巴社區 還有其他17種野生動物

里山保育有成!石虎首次現蹤台中斯可巴社區 還有其他17種野生動物

超過1/4死於人類活動...鯨豚至少20%死亡跟混獲漁業有關

超過1/4死於人類活動...鯨豚至少20%死亡跟混獲漁業有關

知本濕地鳥類大調查:極度瀕危「環頸雉」206隻 數量創歷史新高

知本濕地鳥類大調查:極度瀕危「環頸雉」206隻 數量創歷史新高

海豚遭槍殺...擱淺糙齒海豚 解剖後發現遭2顆子彈不同時間槍擊

海豚遭槍殺...擱淺糙齒海豚 解剖後發現遭2顆子彈不同時間槍擊

城市鳥巢處處有驚奇 荷蘭「羅金巢」記錄30年人類塑膠史

城市鳥巢處處有驚奇 荷蘭「羅金巢」記錄30年人類塑膠史

人工孵化首例!汽修老闆成功孵化9隻「醜小鴨」 繁殖成果卓著

人工孵化首例!汽修老闆成功孵化9隻「醜小鴨」 繁殖成果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