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科大團隊耗時5年記錄熊鷹家庭生活 玉管處估全台僅剩328隻

陸地生物

屏科大研究團隊近5年在山區進行大型森林性猛禽熊鷹調查,完整記錄南橫地區熊鷹家庭的繁殖育幼的生活史過程。 圖/玉管處提供
屏科大研究團隊近5年在山區進行大型森林性猛禽熊鷹調查,完整記錄南橫地區熊鷹家庭的繁殖育幼的生活史過程。 圖/玉管處提供

玉山國家公園廣達10萬餘公頃,占全島面積的3%,其中蘊育了50%的原生物種,是國家重要的種原庫,玉管處表示,屏科大研究團隊近5年在山區進行大型森林性猛禽熊鷹調查,完整記錄南橫地區熊鷹家庭的繁殖育幼的生活史過程,包含小鷹「Uli」出生、育雛到離巢的完整紀錄,推估目前全台熊鷹族群數量約328隻。

玉管處表示,熊鷹是台灣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目前除了國家公園或保護(留)區有較穩定的族群之外,低海拔地區族群正面臨棲息地喪失及過度獵捕的威脅;近來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孫元勳分享熊鷹繁殖育幼、生態習性,以及在生態系統中頂級掠食者的角色,生態影片更在調查過程中,難得記錄到台灣第1隻繫掛衛星發報器的熊鷹幼鳥「Uli」,從幼時白絨絨的模樣 ,在親鳥的照料下逐漸成長的珍貴畫面。

國家公園署表示,熊鷹是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目前除了國家公園或保護(留)區有較穩定的族群之外,低海拔地區族群正面臨棲息地喪失及過度獵捕的威脅,這次透過學者解說與分享熊鷹生態習性及繁殖育幼調查,並藉由生態影片的拍攝,讓民眾瞭解國家公園常熊鷹、台灣黑熊、山椒魚等的台灣珍稀的自然資源。

玉管處並指出,熊鷹生態習性及繁殖育幼調查,並藉由生態影片的首播放映,已吸引台灣、香港、日本、美國、馬來西亞、加拿大、澳洲、越南,及新加坡等,有超過19個國家,15萬人追蹤收看;同時因應山林開放,呼籲山友走進國家公園時,不妨抬頭仰望天空,或許能夠幸運發現熊鷹等珍稀猛禽的鷹姿,也同時愛山、淨(敬)山,營造美好的山林環境。

屏科大研究團隊近5年在山區進行大型森林性猛禽熊鷹調查,完整記錄南橫地區熊鷹家庭的繁殖育幼的生活史過程。 圖/玉管處提供
屏科大研究團隊近5年在山區進行大型森林性猛禽熊鷹調查,完整記錄南橫地區熊鷹家庭的繁殖育幼的生活史過程。 圖/玉管處提供

屏科大研究團隊近5年在山區進行大型森林性猛禽熊鷹調查,完整記錄南橫地區熊鷹家庭的繁殖育幼的生活史過程。 圖/玉管處提供
屏科大研究團隊近5年在山區進行大型森林性猛禽熊鷹調查,完整記錄南橫地區熊鷹家庭的繁殖育幼的生活史過程。 圖/玉管處提供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候鳥的五星級飯店在大漢溪!雁鴨、鶺鴒、磯鷸皆飛抵上演「裙擺搖搖」

候鳥的五星級飯店在大漢溪!雁鴨、鶺鴒、磯鷸皆飛抵上演「裙擺搖搖」

外觀像迷你椰子、果肉像柿子、口感像洋香瓜?原來是新興水果「椰柿」

外觀像迷你椰子、果肉像柿子、口感像洋香瓜?原來是新興水果「椰柿」

公園驚見「蚯蚓大軍」爬滿步道!專家:是土壤健康的象徵

公園驚見「蚯蚓大軍」爬滿步道!專家:是土壤健康的象徵

倒下的路樹、廢家具都去哪了?破碎成木屑覆土:堆肥、保濕、抑制雜草

倒下的路樹、廢家具都去哪了?破碎成木屑覆土:堆肥、保濕、抑制雜草

最新文章

公園驚見「蚯蚓大軍」爬滿步道!專家:是土壤健康的象徵

公園驚見「蚯蚓大軍」爬滿步道!專家:是土壤健康的象徵

暌違31年!石虎現蹤阿里山 海拔1752公尺創嘉南地區最高紀錄

暌違31年!石虎現蹤阿里山 海拔1752公尺創嘉南地區最高紀錄

蚯蚓都去哪了?集約農業、蟲害、塑膠微粒衝擊 4招拯救「土壤工程師」

蚯蚓都去哪了?集約農業、蟲害、塑膠微粒衝擊 4招拯救「土壤工程師」

從工程師轉作小農!宜蘭青農結合科技、自製堆肥 讓農地活過來

從工程師轉作小農!宜蘭青農結合科技、自製堆肥 讓農地活過來

日月潭有3+2害!外來魚種「一強壓一強」 皇冠三間、帝王三間爭奪新霸主

日月潭有3+2害!外來魚種「一強壓一強」 皇冠三間、帝王三間爭奪新霸主

候鳥棲地不寧靜...黑面琵鷺飛抵布袋濕地 卻頻遭野狗追逐、驚擾覓食

候鳥棲地不寧靜...黑面琵鷺飛抵布袋濕地 卻頻遭野狗追逐、驚擾覓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