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漂綠、回歸基礎:GRI八大原則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重點摘要】透過這篇文章,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永續報告框架,包括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NFD(自然相關財務揭露)和TIFD(不平等相關財務揭露),以及它們的重要性和影響。文章也討論了全球政府和企業組織對ESG(環境、社會和治理)風險管理和資訊揭露的關注,希望透過這些準則能提高資訊揭露的透明度,以更好地理解財務風險和商業機會。

「Fly carbon-free with us!」 奧地利航空(Austrian Airlines)去(2022)年提供了號稱100%永續航空燃料(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 SAF)的「碳中和航班」—乘客可支付1.5倍的票價金額,用以支持航空公司購買SAF,並使用於未來的航班中,進而達到碳中和。此舉遭奧地利消費者資訊協會(Austria’s Association for Consumer Information, VKI)起訴成功,法院判決該廣告誤導公眾,然而此判決並不包含相關的財務處罰。

據報導,航空產業的溫室氣體排放佔了全球排放的2-3%,其中運用SAF實為解方;但從國際能源總署IEA統計資料得知,現今全球的SAF僅佔航空業燃料使用上的0.1%,不可能會存在100% SAF之航班!同時,歐洲消費者組織BEUC,也已針對包含奧地利航空等17家航空公司不實的相關漂綠行為提出訴訟。

再來談談去碳化進程的重要角色—金融機構。根據路透社報導,ESG數據公司RepRisk統計截至2023年9月底,過去一年,全球金融服務業共發生148起漂綠案件,僅次於石油與天然氣產業,相比去年同期86起,足足增加了七成;且148起漂綠案件中,有106件出自歐洲之金融機構,其中更有三分之一的事件同時捲入社會漂洗(social washing)案件—企業以正面形象掩飾潛在的社會議題(如:人權、企業共謀等議題)。而漂綠與社會漂洗阻礙了共同目標的達成,更破壞了消費者與投資人等利害關係人的信任。

歐洲銀行聯盟(European Banking Federation, EBF)則表示,金融服務業漂綠案件徒增,並非肇因於業者的故意虛報,而是與外界提升關注度有關;另外,轉型金融(transition finance)尚未有明確定義下,也導致業者遭指控為漂綠的風險再提升。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漂綠對企業績效之影響

一份出自2022年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 HBR)之研究,當企業沒有實踐其聲稱的社會責任目標,消費者會意識到其漂綠行為,並嚴厲指責。此舉不僅威脅到企業的形象,也會破壞消費者的產品與服務體驗。

為了瞭解消費行為之於漂綠企業的影響有多深,該團隊研究了202家美國大型上市公司,檢視其於2008至2016年間,關於綠色產品創新(green product innovation, GPI)的目標與行動、消費者滿意指數、相關的社會責任數據以及會計財務資訊等。結果顯示,漂綠企業的消費者滿意指數會降低1.34%。

這看似不起眼的降幅,卻可能對企業績效造成重大之影響。據估計,消費者滿意指數的單位變化,將導致每股盈餘(Earnings per share, EPS)變動0.032個單位,更導致投資報酬率(Return On Investment, ROI) 0.4單位的變動。

該研究也表示,漂綠確實存在著高風險,不僅對消費者滿意度產生負面影響,也間接損害品牌聲譽、忠誠度和財務績效。而在全球性監管日益增強的情況下,在某些國家,漂綠也帶來了法律風險。

綠色先行者—歐盟

今(2023)年9月19日,歐盟理事會和歐洲議會就「消費者賦權綠色轉型指令」(Empowering Consumers for the Green Transition Directive)註1 達成了臨時協議,重點內容包含:

  • 環境聲明:禁止普遍與無相關證明的環境聲明,例如無佐證的「environmentally friendly」、「natural」、「biodegradable」、「climate natural」或「eco」。

  • 排放抵銷:禁止因執行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抵銷計畫─包含購買碳權與植樹造林─進而聲稱產品對環境有中性、減緩或正面影響。
  • 計畫性淘汰:禁止不必要的軟體與硬體更新。
  • 永續性標籤:產品之永續標籤必須經過政府認可的查驗證機構認證,包括產品的可維修性(repairability)與耐用性(durability)。
  • 法律與保固:提出統一的標籤系統,提供有關產品的法律與保固資訊,更設計了新的標籤,提供自願延長產品保固期(法定為兩年)之製造商使用。
  • 此臨時協議仍需獲得議會與理事會最後的批准,預計於2023年11月全體會議上做出決定,而成員國將會有兩年的時間將該指令轉化為國內的法律,意即最快2026年指令將會上路。

    同樣為循環經濟行動計畫(Circular Economy Action Plan)下的倡議—綠色聲明指令(green claims directive),為今(2023)年3月22日歐州執委會為了對抗漂綠之提案,要求企業需透過基於生命週期評估的系統性方法(例如:產品環境足跡Product Environmental Footprints, PEF),且經第三方驗證後,以證實其企業至消費者(business-to-consumer, B2C)產品的綠色聲明。

    更有甚者,法規明定違法者將被施以罰款,最高可為營業額4%,並按次加重處分或沒收企業與該產品服務相關的收入。也規範將違規公司暫時排除在公共採購流程、公共資金、招標程序、補助金和特許經營權之外,最長期限為12個月,此提案也預計於2026年上路。

    新規上線的台灣

    今(2023)年8月17日,金管會正式發佈我國接軌IFRS永續揭露準則藍圖,修正年報編製相關規定,新增永續資訊專章,規劃資本額100億元的企業於2026年率先適用,2028年則擴展於所有上市櫃公司皆適用。此提升了報告書的位階,意即在股東會報告時,須提供財務與非財務的資訊,能夠提升企業的透明度,更能防止漂綠。國際永續準則委員會(International Sustainability Standards Board, ISSB)2023年6月正式出版兩大國際永續資訊揭露框架準則,還對IFRS霧煞煞的讀者,可快速嗑一下這篇條文解析

    上段提及的產品環境足跡PEF,為歐盟避免會員國各自發行碳足跡標籤所擬定推出的規範,有別於常見的產品碳足跡(Product Carbon Footprint, PCF)僅針對「溫室效應」的環境衝擊指標進行計算與評估,PEF更擴及了16項環境衝擊指標(例如:資源耗竭、優養化、土地使用等)。

    而根據經濟部工業局輔導產業的經驗,一項產品環境足跡的執行期間大約需6-8個月,而此應也是基於所需的產品類別規則(Product Category Rule, PCR)皆已建置完備的情況下。

    我們知道導入環境管理相關系統需要企業全面性、系統性的投入,包括高層的支持與各部門同仁的配合,以及時間與金錢等成本,因此企業可以先從初步檢視自家商品或服務的承諾與宣告開始,利用GRI斬斷不必要的擔憂與不安。

    多功能的GRI準則

    全球永續性報告協會(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 GRI)推出的永續性報告準則,提供企業一套內外溝通永續作為的框架,近年來在企業界已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GRI 2021準則分成通用準則(GRI 1-3)與特定主題準則。其中通用準則為:

  • GRI 1:基礎— 介紹GRI報告的目的與系統,訂定組織需遵守的觀念、要求和原則,並按照GRI準則進行揭露。
  • GRI 2:一般揭露— 揭露行為、營運與員工、治理、策略、政策與做法、利害關係人議合。
  • GRI 3:重大性議題— 提供組織確定、列出與管理重大議題。
  • 特定主題準則分為經濟面向(GRI 201~207)、環境面向(GRI 301-308)、社會面向(GRI 401-418),共32個主題。

    相信上述的準則、指標、主題,對於熟悉ESG的你都不陌生,甚至早已依循GRI編撰永續報告書多年。但你知道有個貫穿所有GRI的八大原則嗎?你知道所謂的「依循」是必須應用八大原則才可聲明的嗎?以下茲就這八大原則進行說明:

    GRI八大原則。 圖/CSRone整理
    GRI八大原則。 圖/CSRone整理

    1.準確性:組織應揭露正確且詳細的資訊,以評估組織的衝擊。定量資訊的準確性取決於蒐集、彙編和分析數據所採用的方法;定性資訊之準確性則取決於資訊與有效認證的一致性。

    2.平衡性:需公正、不過度強調地反應組織正面與負面衝擊,不以誤導的方式呈現資訊。

    3.清晰性:以淺顯易懂、避免艱澀言語的呈現方式,並宜透過目錄、圖示或連結等方式,讓使用者能輕易取得所需的資訊。

    4.可比較性:呈現當前期間與至少前兩個期間的資訊,並使用國際通用的度量標準,且應提供絕對數據(如:tCO2e)及常態化數據(如:tCO2e / 單位生產量)供以比較。此外,若變更先前的資訊,宜將目前的揭露項目與歷史資料一同呈現,並說明改變之處。

    5.完整性:應提供足夠資訊(活動、議題等)以評估期間內的衝擊,包含短期衝擊不明顯,但長期可能造成顯著且無法恢復之效應(例如:生物累積性或持久性污染物)的資訊。

    6.永續性脈絡:透明地呈現組織在廣大的永續性脈絡中的貢獻與衝擊。例如:利用科學研究報告評估相關營運衝擊、說明致力於達成巴黎協定溫升目標的作為、說明其符合的社會期望以及揭露總用水量、污染排放標準等符合當地環境的背景資訊。

    7.時效性:組織應定期發布報告,並說明報告所涵蓋的時間。

    8.可驗證性:組織宜建立內部文件管理系統,以提供完善資訊給與外部查證、確信者。完整的資訊如決策過程、資訊的原始來源,揭露相關的不確定因素等等。

    避免漂綠更簡單且扎實的方法

    自18世紀末的工業革命,人類對於生態系統、以至於整個地球予取予求,造成了非再生資源的耗損、再生資源的劣化,生態足跡不斷地擴大。百年後,在這氣候暖化甚至崩潰的21世紀,人類徘徊於氣候臨界點(climate tipping point),無法忍受的地球開始了一系列失控的反撲行動,這些有感的天災人禍,也使多數人意識到轉型的刻不容緩,大至國與國之間、政府,小至企業、個人,皆訂定了許多目標計劃於本世紀中葉達成;然而或許需要再加緊腳步,畢竟沒有人希望是以失敗收場。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回歸原點──企業如何避免漂綠?這個問題的解答應早就存在每個人的心底,即便第三方查驗機構再嚴格、政府監管與稽查再完善,皆只會惡化資源的有效配置,巨觀來說並不是達成永續的最佳解方。

    設定具體的目標以及踏實執行才是不變的真理,我們可以透過目標去檢視自身的不足,並利用目標凝聚組織向心力再大步向前。以先前CSRone永續智庫發布的企業對「跳票」的恐懼而阻礙目標設定,或是明明有積極作為卻避免談論ESG的「永續悖論」為例,國內企業對於目標設定總是多了幾份猶豫、少了幾份雄心壯志。在這關乎於生物存亡的氣候危機與升溫目標賽跑的現況而言,目標的設定應將「這是否是地球需要的」擺在第一位,而非僅關注於目標的容錯率或是達成後的對外行銷,應以更當責的態度,制定目標並堅定地達成!

    參考資料


    註1:2022年3月30日,歐盟提出了「消費者賦權綠色轉型指令」(Empowering Consumers for the Green Transition Directive)的提案,修訂了先前的消費者權利指令(Consumer Right Directive, CRD)和不公平商業行為指令(Unfair Commercial Practices Directive, UCPD)。其在歐盟綠色政綱之下,遵循 2020 年消費者議程(consumer agenda)和循環經濟行動計劃(circular economy action plan)之提案,其他相關的措施包含生態化設計指令(eco-design regulation)、綠色聲明指令(green claims directive)與維修權(right to repair)。


    本文授權轉載自《CSRone》(原文標題:避免漂綠、回歸基礎:GRI八大原則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化廢為寶!田尾國小師生攜手把次級品非洲菊 搖身一變植物染天然顏料

    化廢為寶!田尾國小師生攜手把次級品非洲菊 搖身一變植物染天然顏料

    「上游污泥、下游廚餘」全包!結合AI自動化養殖黑水虻 高效去化城市廚餘

    「上游污泥、下游廚餘」全包!結合AI自動化養殖黑水虻 高效去化城市廚餘

    廉價勞力優勢不再?印度、越南難複製中國 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

    廉價勞力優勢不再?印度、越南難複製中國 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

    「超單身時代」催生AI情人?中國每5人就有1單身 虛擬戀愛App用戶數翻倍

    「超單身時代」催生AI情人?中國每5人就有1單身 虛擬戀愛App用戶數翻倍

    最新文章

    自殺重返10大死因…時隔14年再入榜 專家點名與職場壓力、詐騙頻傳有關

    自殺重返10大死因…時隔14年再入榜 專家點名與職場壓力、詐騙頻傳有關

    日本人口海嘯將提前報到?新生兒數比預測的還低 危機恐提前15年引爆

    日本人口海嘯將提前報到?新生兒數比預測的還低 危機恐提前15年引爆

    警報!估有5.4萬青少年使用電子煙 5年飆升1倍、網路行銷成最大推手

    警報!估有5.4萬青少年使用電子煙 5年飆升1倍、網路行銷成最大推手

    全球「飲食障礙」比率翻倍...社群媒體散佈苗條價值觀 助長厭食症惡性循環

    全球「飲食障礙」比率翻倍...社群媒體散佈苗條價值觀 助長厭食症惡性循環

    台灣減碳成績單:2023溫室氣體排放量持續下降、經濟成長與減碳可脫鉤

    台灣減碳成績單:2023溫室氣體排放量持續下降、經濟成長與減碳可脫鉤

    每分鐘毀18個足球場!熱帶雨林大流失...2024消失面積相等於2個台灣

    每分鐘毀18個足球場!熱帶雨林大流失...2024消失面積相等於2個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