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改變萌芽!地方小店大力量,串連打造風景的你我他
一間間在台灣各地深耕的「小店」,賣的不僅僅是商品,更是土地的故事、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隨著世界局勢及產業結構的變化,越來越多「地方特色」聚落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探究背後的起點,或許是某個人物、某個事件,也有可能是一間凝聚幸福能量的「小店」。
這些「小店」,營收不一定驚為天人,但起心動念格外動人;商品不會五花八門,但寫下的故事卻很深刻。它們就像微小而關鍵的鈕扣,精準有力地連結過去到未來,在這片土地譜寫出熟悉與創新並陳、專屬台灣的「小店文化」。
連結小人物與大改變的支點 「小店不只是小店」
近年來,「地方創生」這個源於日本的詞彙,在台灣備受矚目。在少子化、超高齡社會、鄉鎮空洞化的嚴苛現實中,如何活絡資源利用、拉近城鄉差距、促進產業發展、振興青年人口?「地方」為種種複雜而糾結的議題提出了長遠而有效的解方。
一個人煙稀少、活力衰頹的「老地方」想要奮勇「新生」,不能只靠一些打卡景點、快閃活動,創造短暫的人潮和商機。「地方小店」更在當中扮演關鍵角色,能夠匯聚能量、串接理念,集結內部和外來力量,讓地方振興的力量加速發酵。
所謂的「小店」,不一定是名義上的店舖、商店,可能是社區關懷據點、媒合平台或新創企業,當這些小店以「青世代」作為核心,踏在「活絡地方」的軸線上,秉持共同、堅韌的信念,這些「小店不只是小店」,它們更是推動改變的支點,足以代表地方和現代對話,為傳統文化引進新的養分,打造明日令人讚嘆的新文化。
讓地方擁有自己的力量 「小店」生命力無所不在
地方小店無處不在,它可能是淡水河畔的獨立書店,可能是沒落老漁村中的文創基地,也可能是一間友善環境的蜂農、一家實踐弱勢教育關懷的甜點店。這些小店隱身在景致遼闊的鄉間小路、巷弄的老建築中,也存在於高海拔的山林部落中,它們的外觀或許不起眼,內涵卻滿是亮點,蘊含無限的生命力。
小店販賣的不只是商品,更多是社會生活實踐,舉凡社福長照、教育啟發、文化傳承、女力平權……等,都可以是小店想要傳達的聲音。小店藉由創新和創意,引進外界資源、人潮、金流,但最終目的不只是創造商業利潤,更要透過小店持續「行銷」的理念與價值觀,帶領老鄉鎮翻轉更新,走出不同以往的路,「讓地方擁有自己的力量」。
「後疫」時代 「小店永豐計劃」力挺地方小店
懷抱理想的小店,承載著活絡地方的重任,是創業青年的夢想,更是地方下一代的盼望。然而,在疫情無情衝擊下、百工百業蕭條,對「小店」的經營更是雪上加霜。因此,永豐基金會啟動「小店永豐計劃」,每年投入資金並搭建平台協助整合各界資源,幫助小店永續永豐、步伐更堅定。
「小店永豐計劃」以「看見」、「翻轉」、「串連」為三個主軸,先是以善意視角,「看見」小店為生活帶來正向改變的心願;接著支持小店透過創新的力量,解決問題「翻轉」未來;最後「串連」眾人的力量,突破個體的限制,共創更美好的社會。
「小店永豐計劃」不只挹注夢想與改變的開端,更擔任「共創」的角色。如同一座橋樑,讓地方青年的夢想從看見到實現;也是一個支持系統,陪伴小店在日常實踐的路上同行,更是一個連結在地力量及專業團隊、各界資源的平台,讓小店得以播撒創意和想像,互相提升與啟發,齊心為我們所鍾愛的土地,創造更具活力的明日。
草根「小店」或許營運不易,永豐基金會的支持將能為小店搭建起穩固的樑柱,讓小店非但不會輕易倒下,還可望成為穩固社會的力量,長久且持續的發揮小店的價值,在地方注入創意動能,構築希望藍圖。
如果說「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那麼,地方小店就像一條珍珠串鍊,串連起一個個打造風景的人,讓老化的鄉鎮因堅韌的信念重新散發光芒,吸引大眾的注目,成為地方的力量泉源,為人、為土地、為下一代,掀起更多翻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