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不是打敗多少人 而是幫助多少人
李棟樑為南聯國際貿易公司董事長,目前為中華民國軍人之友社理事長。除了投注心力在關心國軍部隊之外,李棟樑對民間公益的付出也是不遺餘力,他曾發願要當永遠的CSR義工,近年來更是將企業當副業、公益當主業在經營。
有一年我到一所大學演講,1小時的演講,最後留了2、30分鐘讓學生提問,有多位學生很有信心提到「畢業以後要像誰或誰,要打敗誰或效法誰,而且有信心一定會成功」。
我對這些同學說:「對於你的雄心大志,我為你鼓掌,但是我也提供些意見一起來探討。」其實一個人的成功不是要打敗多少人、超越多少人,而是要幫助多少人,幫愈多人就愈成功,就如同布設漁網,讓空間愈來愈大,才會有更多的成功機會。
以前年輕人出外打拚,最常聽到的叮嚀,莫過於「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靠朋友的幫忙,儼然是出外人最重要的助力,有過一些人生歷練的出外人,都會覺得十分有道理。在社會上行走,難免需要互相幫忙,受人點滴就應湧泉以報,有能力也一定要多幫助人,人生路才可能走得順利。
古代將軍常有「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情形,意思是一名成功的將軍,其實是犧牲了許多人的寶貴生命,才能成就他自己的豐功偉業;又說「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有些人就藉此把這解釋成獲致最終的大成功,可以不必顧慮一些原則細節。
或許有人認同這樣的說法,但我個人對此是不認同的。
我希望的成功不是打敗或犧牲多少人,而是希望能幫助多少人,共存共榮,而非一榮俱枯。只有一個人成功的成功不叫成功,能夠分享的成功才是成功。
我和一些企業友人們,都是國小畢業就一個人從南部北上討生活,有著同樣的成長背景,一生中獲得無數貴人的幫助,也讓我們覺得幫助人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
作為老闆或高階主管,因為擁有比員工多的資源,我經常告訴公司幹部,如果基層員工遇到無法解決的事情,一定要主動幫助他們,因為可能你我的舉手之勞,就能讓員工的天大難題迎刃而解。
經營事業之餘,行有餘力我也希望能儘量成為對別人有幫助的人,而且不限於公司職場。早年我曾經擔任台北市救國團主委,當時我和太太周末時常一起去陪參加救國團課輔的小朋友讀書,和他們聊天、關心其家庭狀況,煮東西給他們吃。
後來這些孩子與我們很親近,都叫我們「李爸爸」、「李媽媽」,隨著愈來愈熟,他們也愈來愈願意分享家庭情形。有一天,我突然發現,怎麼好多孩子都來自單親家庭,而且他們離異的父母不乏高學歷者。
我和太太便決定,分別邀請他們的父母吃飯,了解他們為什麼離婚。結果很多父母都說,因為誤解而結合,因為了解而分開;我聽完後就問說,那麼要不要為了諒解而再復合呢?結果後來真的有幾對願意放下過去,因為諒解而再結合了。這是我這輩子覺得做過最有意義的事情之一。
台灣很多企業現在都願意重視企業社會責任,積極撥出公司資源去幫助有需要的人,逐漸形成社會風氣。我希望愈來愈多企業定義自己成功的方式,在於幫助了多少人,不管這些人是自己的員工,還是不認識的社會大眾。當大家都把幫助多少人、而非打敗多少人,作為成功的定義,這社會怎麼可能不祥和?
過去有位政府官員曾問我:「李董事長幫了很多人,有沒有獲得回報?」我說,我每天都得到很多回報。由於幫忙人家,我每天都很快樂,這就是老天給我最好的回報。我深信,成功不是打敗多少人,而是幫助多少人,所以這就是助人最快樂的道理。
●本文摘自《走過大時代──李棟樑和你聊聊天》,由李棟樑口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