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科博館攜手實踐大學 用廢棄布讓暴龍變「太空龍」

「太空裝」衣服的蓬鬆構造由100多條長條型組合,以類似枕頭套方式將棉花與廢棄布料絞碎混合,填充完畢後封口,將多餘布料重新利用,減少製作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 圖/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
「太空裝」衣服的蓬鬆構造由100多條長條型組合,以類似枕頭套方式將棉花與廢棄布料絞碎混合,填充完畢後封口,將多餘布料重新利用,減少製作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 圖/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

恐龍又換新衣囉!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與實踐大學合作,以科技金屬色調的「太空大冒險」主題,將恐龍廳的親子機械暴龍扮成「太空探險家」,這一身時尚造型即日起(27日)至明年2月24日,喜迎農曆春節「龍年」,觀眾可把握時間一睹「太空龍」時尚風采。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焦傳金說,2024年是十二生肖的「龍年」,他視為科博館的「本命年」,鎮館明星機械暴龍近3年造型多變,穿過館內制服、應景的聖誕龍及財神裝,威風凜凜又俏皮逗趣,吸引許多粉絲關注,每次變裝都會來記錄暴龍的「反差萌」,不少人敲碗期待恐龍每年穿新衣。

焦傳金說,今年暑假他和館內展示組主動拜訪實踐大學設計學院院長許鳳玉,希望借重師生的專長,讓恐龍「煥然衣新」,雙方一拍即合啟動產學合作,師生來幫暴龍「量身設計」。

王思豪、曾慈惠2名老師率領團隊,共提案4套造型讓科博館挑選,這套「太空大冒險」設計靈感源自對遠古生物歷史的好奇心,想像恐龍穿越時空,以高科技裝束到現代探索自身未解謎題,服裝細節代表牠們在太空中的冒險旅程。

王思豪說,他們運用3D模擬軟體,不到7天就完成打版和服裝材質挑選,但製作過程耗費1個多月。最有挑戰性的是機械暴龍與人的體型不同,牠們會手舞足蹈,須大幅調整版型,材質要保有彈性,避免損壞暴龍表面,在車縫過程要顧慮非常多細節,例如恐龍無法「抬腳」穿衣,怎麼穿上「太空裝」也要腦力激盪。

「太空裝」衣服的蓬鬆構造由100多條長條型組合,以類似枕頭套方式將棉花與廢棄布料絞碎混合,填充完畢後封口,將多餘布料重新利用,減少製作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

製作團隊更將完整服裝「拆解」成數件,以拉鍊、扣子、魔鬼氈現場組合,不同布件能自由拼接,單一布件加工過,甚至能成為一般人的衣服、日常配件等,後續恐龍卸下衣物後,布料能再做其他用途與創作,讓資源永續利用、減少地球負擔。

每年1月1日是科博館開館紀念日,民眾皆可免費參觀本館展示場、科學中心、植物園溫室及三園區,太空、立體劇場除外,歡迎大家利用元旦假期前往。

科博館與實踐大學合作,將恐龍廳的親子機械暴龍扮成「太空探險家」,即日起(27日)穿到明年2月24日。 圖/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
科博館與實踐大學合作,將恐龍廳的親子機械暴龍扮成「太空探險家」,即日起(27日)穿到明年2月24日。 圖/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為台北找回生命力綠意!台灣萊雅守護生物多樣性 打造昆蟲旅館、復育原生植物

為台北找回生命力綠意!台灣萊雅守護生物多樣性 打造昆蟲旅館、復育原生植物

台灣米何去何從?美國米成本僅台灣3成 對等關稅強勢來襲衝擊稻農

台灣米何去何從?美國米成本僅台灣3成 對等關稅強勢來襲衝擊稻農

戰後嬰兒潮迎來大退休...去年創歷史新高、有11萬人退休 勞動力結構加速轉變

戰後嬰兒潮迎來大退休...去年創歷史新高、有11萬人退休 勞動力結構加速轉變

闢謠!烏山頭水庫浮力光電「使用清水清洗」 清潔劑濃度遠低法定標準

闢謠!烏山頭水庫浮力光電「使用清水清洗」 清潔劑濃度遠低法定標準

最新文章

單一材質更永續!世博台灣館用「玉米+牡蠣殼」打造環保制服 快乾、排汗還不皺

單一材質更永續!世博台灣館用「玉米+牡蠣殼」打造環保制服 快乾、排汗還不皺

稻梗藺草不浪費!苗栗青年復興「客家粗紙」工藝 讓傳統紙藝走入年輕世代

稻梗藺草不浪費!苗栗青年復興「客家粗紙」工藝 讓傳統紙藝走入年輕世代

台灣每年有3.3億件包裝浪費...「配客嘉」循環包裝回收機制 台積電內部也在用

台灣每年有3.3億件包裝浪費...「配客嘉」循環包裝回收機制 台積電內部也在用

報廢電動車成新寵、二次電池崛起!澳洲「電池獵人」鎖定高功率電池再利用

報廢電動車成新寵、二次電池崛起!澳洲「電池獵人」鎖定高功率電池再利用

喝啤酒也能救世界!IPA啤酒銷售翻倍的祕密 竟是公平貿易、多年生耐旱穀物

喝啤酒也能救世界!IPA啤酒銷售翻倍的祕密 竟是公平貿易、多年生耐旱穀物

鏟下的淤泥不是廢棄物!花蓮災區泥沙可以加工成「輕質骨材」重返建築

鏟下的淤泥不是廢棄物!花蓮災區泥沙可以加工成「輕質骨材」重返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