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電線桿」事業第二春-DIY變美麗木家具

台電積極推動環經濟,利用各種舊電桿等報廢木料,打造成典雅的木造家具、花架等生活品,化腐朽為神奇,攜手守護地球。 圖/蔡維斌攝影
台電積極推動環經濟,利用各種舊電桿等報廢木料,打造成典雅的木造家具、花架等生活品,化腐朽為神奇,攜手守護地球。 圖/蔡維斌攝影

台電雲林區處今年以「電.循環共生」為主題,把大批退役的老舊木電桿、木棧板、木橫擔、礙子等電力材料,改造成為再生家具與家飾,各式各樣的木造桌椅和花架,典雅又具質感,讓人不敢相信這些美麗家具材料,是取自「黑麻麻」的舊電桿,台電日前邀請民眾一同DIY體驗綠色循環經濟的神奇與妙處。

台電說明推動循環經濟,利用各種報廢木料和電纜,打造成典雅家具、花架等生活品的過程,副縣長謝淑亞稱讚不已。 圖/蔡維斌攝影
台電說明推動循環經濟,利用各種報廢木料和電纜,打造成典雅家具、花架等生活品的過程,副縣長謝淑亞稱讚不已。 圖/蔡維斌攝影

台電雲林區處表示,雲林目前約有22萬根電桿,包括木棧板、木橫擔及礙子等材料,都是使用多年的耗材,以往都委託環保公司處理,幾乎都直接去化,因早年的木造電桿,有的都是不錯的材質,直接去化很可惜,因此,台電最近思索如何對退役材料循環再利用,推動環保再生,將這些耗材變身為可用家具或裝置藝術,減少廢棄物。

斑駁的木橫擔可變身成為燈座、花架,電纜線也可作為茶几的桌腳,甚至電桿上的報廢礙子,可以變成風鈴,煤灰則變成杯墊或磚頭,這些廢材或副產物,經過改造開啟新生命,重新綻放光彩,最重要的是減少環境的負擔。

台電積極推動循環經濟,利用各種報廢木料和電纜,打造成各式典雅的家具、花架等生活品,化腐朽為神奇,攜手守護地球。 圖/蔡維斌攝影
台電積極推動循環經濟,利用各種報廢木料和電纜,打造成各式典雅的家具、花架等生活品,化腐朽為神奇,攜手守護地球。 圖/蔡維斌攝影

台電日前舉辦「退役電桿再生」循環經濟體驗活動,除展示許多由電力系統改造的家具飾品和藝術作品,也讓民眾親手以木棧板、木橫擔等材料製作美麗花架之後,再種下1棵小樹苗,推動環境教育。

台電配售電事業部執行長兼任副總經理王耀庭表示,台電今年推動「電.循環共生」,讓舊材料重生再利用,營造友善環境的循環模式,深具意義。雲林區處長顏錦義也表示,木橫擔、電纜線、木棧板在供應電力扮演重要角色,退役後再轉化為盆栽、茶几等,融入生活,物盡其用實踐守護地球的責任。

台電積極推動環經濟,利用各種舊電桿等報廢木料,打造成典雅的木造家具、花架等生活品,化腐朽為神奇,攜手守護地球。 圖/蔡維斌攝影
台電積極推動環經濟,利用各種舊電桿等報廢木料,打造成典雅的木造家具、花架等生活品,化腐朽為神奇,攜手守護地球。 圖/蔡維斌攝影

民眾親手體驗以木棧板、木橫擔等電力舊材料,製作美麗花架。 圖/蔡維斌攝影
民眾親手體驗以木棧板、木橫擔等電力舊材料,製作美麗花架。 圖/蔡維斌攝影

台電也呼籲減少碳足跡,請多利用電子帳單、電費行動支付、APP申辦用電」及選用節能家電,身體力行做環保,落實「節電,從我改變」。

延伸閱讀

>>林試所讓「廢木」變絕美盆栽

>>廢棄燈管為原料-日本「流冰玻璃藝品」

>>零廢棄花店-落葉落果也是花圈主角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作者文章

超過1/4死於人類活動...鯨豚至少20%死亡跟混獲漁業有關

超過1/4死於人類活動...鯨豚至少20%死亡跟混獲漁業有關

力拚本土碳匯示範場域!屏東推人工林碳匯專案、打造森林碳權品牌

力拚本土碳匯示範場域!屏東推人工林碳匯專案、打造森林碳權品牌

停擺氣候研究!川普政府擬砍海洋大氣總署預算、裁氣候研究部門

停擺氣候研究!川普政府擬砍海洋大氣總署預算、裁氣候研究部門

連續2年暫停捕鯨!冰島因景氣不佳 表示暫停夏季捕鯨季

連續2年暫停捕鯨!冰島因景氣不佳 表示暫停夏季捕鯨季

最新文章

肉桂不只能吃 還能防農作疾病?效果佳、無化學成分、不擔心殘留

肉桂不只能吃 還能防農作疾病?效果佳、無化學成分、不擔心殘留

咖啡農靠咖啡渣翻身?咖啡渣製成拜拜香大賣400斤 年收入逼近500萬

咖啡農靠咖啡渣翻身?咖啡渣製成拜拜香大賣400斤 年收入逼近500萬

花藝也可以很永續!「藍花手作」用枝椏取代塑膠 創造可自然分解的友善花藝

花藝也可以很永續!「藍花手作」用枝椏取代塑膠 創造可自然分解的友善花藝

日本官員用廚餘培養環保「麴飼料」 一舉解決垃圾和豬臭味!

日本官員用廚餘培養環保「麴飼料」 一舉解決垃圾和豬臭味!

不要的蔬果皮也能變零食?健康與減廢的高纖能量棒誕生

不要的蔬果皮也能變零食?健康與減廢的高纖能量棒誕生

「墾丁不只大街!」越野賽事用海廢做獎牌 結合在地社區推環保戶外運動

「墾丁不只大街!」越野賽事用海廢做獎牌 結合在地社區推環保戶外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