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物變蚯蚓糞、蚯蚓糞變有機肥-輔助農作新選擇

2022/03/15 生命力新聞/蘇泳銓、鄭叡陽

踏入拾蚯樂座落於南投縣的養殖場,潛藏於鋪蓋遍地的泥土裡,是無數隻有能力處理農業廢棄物的蚯蚓。拾蚯樂的創辦人楊智凱,細心地由下往上鏟起土壤後,再放下翻攪,細心照料、精心打造蚯蚓生態。



邊做邊學 確立商業模式

2016年,行動派的楊智凱軍校畢業後,回到故鄉嘉義,懷抱單純想創業的念頭,決定開始以蚯蚓養殖作為農村創業方向。

他思考在農村創業中,加入社會創新、地方創生等概念,可產生更多可能性,於是到中興大學農學企業經營管理碩專班進修補足知識,並成立拾蚯樂,設置蚯蚓養殖場於南投,專為嘉義、雲林等地的農民提供蚯蚓糞,幫助改善農作生長環境 。

楊智凱決定將團隊命名為「拾蚯樂」(Circular),是因爲它的英文發音的意思與「循環農業」聯想,聽聞這個充滿趣味的名稱,能吸引農民、消費者進ㄧ步了解團隊是以培養「蚯蚓糞」作為專業。

0
拾蚯樂的LOGO。 圖/拾蚯樂提供

「什麼溫度、濕度適合孕育蚯蚓,實在很難用確切數字說明」楊智凱表示,現在團隊的蚯蚓養殖成果是憑經驗累積而成,因為想打造最適合蚯蚓生長的環境,牽涉土壤、濕度、溫度等因素,單面向「土壤中富含什麼成分以至蚯蚓生存較好」的問題,就難以量化作討論。

他曾想從學術層面獲取蚯蚓養殖技術的突破,但台灣沒有學校專門開設蚯蚓養殖的教學,更碰到參考的相關論文與實際養殖落差太大的瓶頸,因爲土壤能探討的奧秘太廣,即使團隊把環境因素控制與參考論文相同,仍然無法釐清、不可控原因影響養殖成果,團隊只能從每次養殖蚯蚓的成效觀察,反推養殖蚯蚓過程有哪些環節是做對或做錯。

楊智凱克服無法從學校習得蚯蚓養殖技術的困境,從小規模試驗蚯蚓糞可行性至規模化量產,一邊執行計畫一邊學習、修正,才慢慢化創業的夢想為可能,當時團隊翻閱文獻,發現國外採用蚯蚓處理農業廢棄物的技術已發展成熟,團隊便開始思考是否能在原先蚯蚓養殖的基礎上,針對現行直接焚燒處理的家禽糞便、太空包等農產廢棄物進行處理。

0
圖/unsplash

廢棄物大改造 蚯蚓糞串連起食農教育

團隊先於南投縣閒置畜牧場打造蚯蚓養殖場,並有條理地規劃採用蚯蚓處理禽畜糞便等農業廢棄物的工序,嘉義、雲林多家畜牧場提供農業廢棄物,團隊則採用菌種讓有機廢棄物發酵,待蚯蚓完全消化發酵過的有機物,產出蚯蚓糞便,最後篩分活體蚯蚓與蚯蚓糞便,這套程序既能解決「長年以來,台灣農業廢棄物焚燒造成環境土讓、空氣污染」的問題,也能生產農民可使用的輔助農作材料「蚯蚓糞」。

確立處理農業廢棄物的程序後,團隊開始嘗試透過數個管道向循環農業下游的農民接觸、推行蚯蚓糞便於農作上施用,首先拾蚯樂與熟識花市業者合作,於店鋪向農民販售、推廣蚯蚓糞便,並與米祺蔬果農場協作試驗蚯蚓糞便成效,採取一般肥料與蚯蚓糞栽種,進行實驗對照,嘗試找出更適合作物生長的環境。

0
圖/unsplash

米祺蔬果農場創辦人翁官祺表示,開始長達兩年的蚯蚓糞便成效實驗後,發現米祺蔬果的溫室農場番茄在使用蚯蚓糞後,生長期縮短兩個禮拜,採收期變長,產量增加兩成,米祺蔬果農場附近的農家看到這樣的成果,也紛紛想嘗試拾蚯樂的蚯蚓糞,「比起訴求使用蚯蚓糞能獲取多少成效,農家更喜歡眼見為憑」。

為了完善循環農業的願景,提升農業附加價值,拾蚯樂不遵循其他輔助農作材料業者量產、僅關注銷售農民的策略,更在乎與畜牧場溝通、農民的需求以及產品與消費者的連結,研擬出更注重環境永續的營銷模式,食農教育推廣正是拾蚯樂正在努力的業務。

負責食農教育推廣的緩緩農作創辦人王立俞,在2015年來到有機農場工作,與農場老闆學習農務實作至後端農產品銷售,當時每個週末會前往高雄的有機市集擺攤,行銷自家農場產品。當時遇到一位太太選購具飽滿度的玉米,撥開葉子察看,卻發現一隻蟲子正蠕動於玉米粒間,太太由於害怕菜蟲,嚇到放聲尖叫,「其實農作出現菜蟲是好事,代表培育農作的過程中,沒有添加對身體有害的化學添加物」。

王立俞表示,由於欠缺對農夫耕作環境、農作生產的認識,而不理解為何有菜蟲出現於農作中,民眾的懼怕帶給他衝擊,促使他展開食農教育行動,持續於斗南、斗六、虎尾溪社區等雲林鄉鎮,投入食農教育教學及推廣,更受到拾蚯樂邀請,透過緩緩農作團隊引領學員實際體驗農務,讓民眾重新理解農業,不再恐懼土地,一同完善循環農業的願景。

0
緩緩農作舉辦的食農教育營隊。 圖/緩緩農作提供

持續溝通 讓農民有感

即使拾蚯樂從事蚯蚓養殖五年,面對的考驗仍不少,現行合作農家僅有米祺蔬果農場施用蚯蚓糞便的成效具代表性,向更多農民推廣蚯蚓糞便,以及溝通如何使用蚯蚓糞便,是團隊正努力的方向。

楊智凱語帶平穩地表示,由於農民在挑選培育作物的合適輔助材料時,首要考量價格,農民會優先採用具政府補助的輔助材料,像是長虹牌有機質肥料,施用每公斤可補助兩元。

蚯蚓糞便尚未列入國產有機質肥料補助原則,相形之下就會失去市場競爭的優勢,所以與農民合作上得仰賴不間斷地溝通,先了解農作特性,協助找出合適的蚯蚓糞使用量,遵循實驗組及對照組試驗並觀察成效,農民才有辦法實際感受農作因蚯蚓糞生長得更好。

「使用蚯蚓糞土,農務仍要做好」楊智凱表示,有茶農曾向他購買蚯蚓糞土並施用,但由於茶園未獲得良好灌溉,無法彰顯蚯蚓糞土的輔助功效,反而後續不願再採用,無論藉由何種資材幫助作物培育,輔導確實田間管理,一直是拾蚯樂與農民需要協調磨合的部分。

「番茄排水性變好,農產量有望增加」,即使服務農民得遭遇不少挑戰,拾蚯樂獲得「作物生長狀況慢慢改善」的反饋後,確信團隊正努力於正確方向。

去化循環 生活實踐

有眾多輔助農作材料供農民挑選,究竟拾蚯樂的蚯蚓糞土有何獨特之處?負責輔導示範農場採用蚯蚓糞的楊智凱表示,市面上一般農民接觸的肥料,由於尚未完全腐熟,一旦栽種過程施用過量,會造成過度仰賴化學物、根系灼傷等不利於農作生長的情況發生,而蚯蚓糞便是永續的農作材料,雖然能輔助植物生長,但過於強調多少施用量可以直接反映多少實際產量並不是拾蚯樂推廣蚯蚓糞便的主要訴求。

蚯蚓糞土與肥料是不同種類農作施用料材,但農民常會搞混,將蚯蚓糞土作為肥料的用途。只提供永續資材給農民施用是不夠的,讓大眾清楚了解永續資材的來歷及用途也是需要努力的目標。

舉例來說,公視《青春!咱的夢》節目提到,與拾蚯樂合作的花市負責人李仁皓表示,蚯蚓糞土推廣有搭上政府近年響應廢棄物處理的風潮,銷售有比較好,拾蚯樂團隊感受到大眾對於「採用蚯蚓糞土作為培育農作、盆栽資材」的接受度有漸漸提升,幫助大眾理清永續資材如何幫助改善農村環境會是團隊努力的目標。

0
拾蚯樂創辦人楊智凱。 圖/蘇泳銓攝影

團隊於2021年籌辦廢棄物處理工作坊,由蚯蚓的基本認識引導,介紹蚯蚓於農業上的應用、蚯蚓如何處理農業廢棄物等知識,工作坊傳播蚯蚓糞土的基礎認識及教授如何居家處理生廚餘,如:菜葉、果皮等,讓民眾明白自己有為廢棄物處理行動的能力,初步建立循環農業的概念,給予在地廚餘系統建置的指引,讓每戶家庭有能力對於廢棄物採取適當措施,期待社區里民能把葉菜、果皮妥當回收處理於生活中實踐,提升大眾對於循環農業發展的重視。

拾蚯樂團隊從事以蚯蚓處理農業廢棄物的事務至今五年,持續推廣循環農業概念,楊智凱表示,希望民眾對於「蚯蚓糞便可作為農業、園藝使用的永續輔助農作材料」有更多認識,並且於選購農產品時,願意支持採取由土地友善農法栽種而成的作物,也能為台灣循環農業的發展盡一份心力。

採訪側記

我們對於拾蚯樂透過蚯蚓轉化農業廢棄物的過程感到新奇,採訪當天首先到米祺蔬果農場進行採訪,初步了解農家使用蚯蚓糞的狀況,中午向緩緩農作創辦人王立俞詢問食農教育教學現況,下午來到蚯蚓養殖場訪問拾蚯樂創辦人楊智凱,整天的採訪讓我們更理解循環農業樣貌以及可能會有的願景,期待社會有更多人願意投入循環農業、看重農業廢棄物處理的問題。

本文轉載自《生命力新聞》(原文標題:廢棄物變蚯蚓糞 輔助農作新選擇)。

延伸閱讀

>>農業科技大革命 源鮮引領新時代

>>友善農業最心誠 山豬腳印掛保證

>>蚓菜共生 打造零廢棄物農場

>>田間的科學家 元沛農坊廚餘堆出未來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填寫【倡議+】夥伴媒合表單,找尋夥伴:https://bit.ly/3EeMvVi

聽說【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入冬至今氣候異常,2月出現高溫,中南部荔枝、龍眼樹無法順利開花結果,收成量大減。...

氣溫忽冷忽熱 嘉義荔枝收成量剩3成

2024/04/16
MSCI永續發展中最新研究顯示,全球電力企業成為焦點。 圖/Shuttersto...

COP28目標能達成嗎?MSCI報告:電力企業減碳是關鍵

2024/04/16
寶盛水族生態遊樂區緊臨基翬海域,可能直接衝擊這塊海域的珊瑚礁生態。 圖/郭兆揚攝...

恐衝擊保育類珊瑚 台東「寶盛水族生態遊樂區」補正案再審

2024/04/16
友蚋一坑口賞螢秘境。 圖/基隆鳥會提供

台灣螢火蟲+1!北杪螢現身基隆暖暖 證實溪流環境保存完整

2024/04/15
圖說/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與聯合報系《倡議家》攜手,將於4月18日舉辦「S...

永續力拼彎道超車!澄毓15 · 永續未來 找出「淨零建築」最佳路徑

2024/04/15
Lily指出,在美國代理孕母大多數學歷、社經地位都不低,不是因為是經濟弱勢才來當...

當代理孕母是什麼感覺?台籍孕母:樂當小寶寶的房東

2024/04/15

最新文章

MSCI永續發展中最新研究顯示,全球電力企業成為焦點。 圖/Shuttersto...

COP28目標能達成嗎?MSCI報告:電力企業減碳是關鍵

2024/04/16
龐貝古城加裝了隱形太陽能板。示意圖。 圖/Unsplash

古蹟裝太陽能板有多難? 龐貝城裝「隱形」光電板會犧牲美感嗎

2024/04/16
「康樂街牛肉湯」湯頭招牌湯頭以老母雞、牛大骨、胡蘿蔔、蘋果等熬煮8小時而成。 圖...

康樂街牛肉湯歇業令人不捨!台灣人何時開始食用牛肉?

2024/04/16
圖說/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與聯合報系《倡議家》攜手,將於4月18日舉辦「S...

永續力拼彎道超車!澄毓15 · 永續未來 找出「淨零建築」最佳路徑

2024/04/15
「2021設計行動高峰會:美國創新中心年度創新論壇」,邀請台美包括3M、小智研發...

2021設計行動高峰會:美國創新中心年度創新論壇

2024/04/15
Lily指出,在美國代理孕母大多數學歷、社經地位都不低,不是因為是經濟弱勢才來當...

當代理孕母是什麼感覺?台籍孕母:樂當小寶寶的房東

2024/04/1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