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不在母親節名單裡「但無後生活 不憂不懼」

沒有孩子的生活,可以過得和生兒育女一樣有趣和有收穫。 圖/pixabay
沒有孩子的生活,可以過得和生兒育女一樣有趣和有收穫。 圖/pixabay


沒有孩子的生活,可以過得和生兒育女一樣有趣和有收穫。非媽媽對世界帶來了巨大影響,只不過往往被人輕描淡寫。當非媽媽離開塵世,雖然沒有孩子,卻留下了其他事物的足跡。這個時代,「非媽媽」的比例越來越高了。不論這些女性為什麼沒成為母親,我們都不可漠視這個族群的存在,更不能否定她們對社會的貢獻——是時候將「非媽媽」正式納入女性生活形態了。


女孩子們心裡七上八下,魚貫走進學校多功能教室,咯咯笑著,散發不自在的氣氛。剛開始長大的乳房摩擦棉質衣料,有幾個人的胸部已經很豐滿了。有些很受歡迎的女生,對男生們搔首弄姿,在經過時呆望她們。

教室裡,女生坐在看臺上,還沒有預備好要談論女人的事:生理期、性事和生小孩。女生是怎麼變成女人的。大部分的人都從電影、手足和睡衣派對,學到了一些性愛知識,但今天要談的話題主要是經期。

老師小心翼翼地拿捏尺度,要提供有用的資訊,卻又不能讓女學生們過於恐慌害怕,也不能傳達強烈的性愛意涵。但她傳達的訊息發聾振聵:妳要小心,初經來潮之時就有生育力,有了生育力,就有懷孕風險。

這些女生長大以後大多成為媽媽,女性懷孕產子天經地義。那一天,她成為一名母親。她的人生從此與她創造的生命相連。她再也不一樣了。

可是沒有生小孩的女性呢?我們是誰?為什麼不生小孩?

先來聊聊用字遣詞。在英文裡,沒有生小孩的女性沒有好的稱呼。每個稱呼都讓人聯想到我們不具備的身分,而非我們是誰。

「不孕、不生、無後。」這些字詞透露出批評的意味。非母親、沒有孩子的女性、非人母。沒有一種稱呼我們這些女性的方式不帶負面意涵。

我們只不過是母親的相對面。

沒有小孩的故事情節,沒有絕對的理由

打開電視看上1個小時,你很難不看見,廣告裡有嬰兒互動熱絡的家庭,以及散發慈愛光輝的祖父母,手裡抱著可愛的小不點。美國是全世界最支持人們生小孩的國家之一 ,我們的文化還是對女性生小孩有所期待。但總有一部分女性沒有生孩子。21世紀初,沒生孩子的女性比例為20%,比1980年那時高了一倍。根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資料 ,2016年,這個比例下降到14%。

精算師可能會說 ,今天美國沒有生小孩的女性,比較有可能是教育程度良好、住在都市的白人女性;有些人試著生孩子卻沒有成功。12個月以上不避孕還沒懷上孩子,會變成醫學圖鑑上的「生育障礙」(又是一個令人不舒服的字眼)。40到44歲無子嗣女性當中 ,近一成八屬於這個類別。

研究指出,不生並非一項單獨的重大決定 ,而是許多小抉擇的結果。許多人不是明確地選擇不生小孩,只是沒有明確地選擇生小孩而已。換句話說,維持無子女狀態,是專心追求其他目標而延遲生孩子的合理結果。接下來,大自然替我們下決定,步入更年期,使我們失去生育力。都怪學校、工作和終身大事。

一份又一份的研究證實,教育程度較高的女性,比較有可能沒有子女,或生得比較晚。其中一份研究指出,女性每完成一個求學階段(學士、碩士、博士),沒有生小孩的機率就會上升14%。

這些趨勢和統計數字代表的,都是一個一個我們認識、深愛而沒有為人母的人。一旦生了孩子,女性就成為母親,但對大多數沒有孩子的女性來說,沒有孩子這件事,沒有明確的發生時間。沒有小孩背後動機和客觀因素彼此交織,發展成微妙的故事情節,沒有絕對的理由。

研究指出,不生並非一項單獨的重大決定 ,而是許多小抉擇的結果。許多人不是明確地選擇不生小孩,只是沒有明確地選擇生小孩而已。 圖/pixabay
研究指出,不生並非一項單獨的重大決定 ,而是許多小抉擇的結果。許多人不是明確地選擇不生小孩,只是沒有明確地選擇生小孩而已。 圖/pixabay

劃分誰是「非母親」沒有意義

2015年10月,俄亥俄州克里夫蘭,包括我在內,超過100名女性魚貫進入萬豪飯店宴會廳,參加首次非媽媽高峰會(NotMom Summit)。與會者年齡介於24到69歲,來自美國十四個州、三個加拿大省份,以及英國、冰島和中國。我們來到這裡,花兩天時間聆聽專題演講和參加工作坊,焦點都在沒有孩子的人生。

籌辦高峰會的凱倫‧瑪隆‧萊特(Karen Malone Wright) 是一名充滿活力的60歲女性,高峰會贊助網站TheNotMom.com也由她創辦。萊特先是歡迎大家來到克里夫蘭,然後提出一個問題:「妳成為非媽媽(她自創的說法)是出於選擇還是偶然?」她建議我們用這個問題破冰,來分享彼此的故事並找出共通點,將無子嗣或不生的分野放到一旁。

接下來2天我遇到的女性,大約有一半認為自己是偶然成為非媽媽,另一半表示是自己的選擇。

凱瑟琳在14歲時得知自己有無法懷孕生子的體質。現在她的年紀在二字頭尾巴了,還不能完全接受這個事實。另外遇到一名女性,告訴我她的伴侶也是女性,她們沒有辦法取得共識,決定何時、如何、由誰懷孩子。

在自己選擇不生小孩的人這邊,我聽見各式各樣讓女性選擇不生孩子的類似原因。不只一個人說無法負擔養小孩的花費。還有一個人說地球上人口已經太多,她不想再多生一個。黛比遲遲沒有決定要不要成為媽媽,後來大自然插手了,提早來臨的更年期替她做了決定。少數幾名女性表示與小孩相處不自在,有一兩個人說她們就是不喜歡小孩。

不是媽媽的人,身邊其實也能有許多小孩,跟我們的直覺相反。有些女性因為配偶有小孩成為繼母。有些人領養了別人的小孩,組成多元的家庭。

另外也有人生下孩子,將孩子送養。有些女性因為法院判決而必須與親生骨肉分離。有些女性的小孩在出生時夭折了。這些女性在生理統計數據上都算媽媽,但小孩不在身邊,她們也許和沒有生小孩的女性有許多共通之處。

許多人不是明確地選擇不生小孩,只是沒有明確地選擇生小孩而已。 圖/pixabay
許多人不是明確地選擇不生小孩,只是沒有明確地選擇生小孩而已。 圖/pixabay

有些女性雖然沒生過小孩,卻領養了小孩或照顧年紀比她們小的親戚。專從生理角度來看,可以說和非母親有相仿經歷。有些媽媽也許沒有和孩子住在一起,她們也能在沒有小孩的生活中找到共鳴。

媽媽們也許會好奇,若人生沒有孩子會如何,或是她們的女兒沒有小孩,會過怎樣的人生。明確劃分究竟誰是「非母親」沒有意義,這麼做如同用繩子,想將一隻蜂鳥套住。

無論我們為何沒有小孩,我們遲早都會把焦點從增加家庭人口,轉移到充實自己的人生。就像有生小孩的父母親,沒有孩子變成了我們的一部分身分。若我們沒有適合生小孩的條件,我們會傷心難過,如同哀悼生命中其他的損失。若我們選擇不生,也不需再向誰說明什麼。或許偶爾會對選擇後悔,但就像生兒育女的女性,或許她們也曾後悔過吧。

我們的人生如何建構、要在哪裡生活、與誰交朋友,這些事情都沒有尋常的藍圖。沒有養育孩子的責任,我們缺少明確定義的遵循方向,也沒有顯而易見的角色範本。我們不需要對繼起的年輕生命負責,不會將基因投入未來世代,我們的基因傳承有人生終止線。我們在家族樹上的枝幹沒有分支,也不會開花結果。所以我們塑造人生的方式和其他身為媽媽的人不同。

誰來指引非母親,帶她們從年輕到老年,穿越充滿各種可能性的茫茫大海呢?

歡迎來到無後女性世界

真相總是愈辯愈明。

從多年前在海灘上的那一天起,我為沒有孩子的女性,舉辦了許多場小型聚會。有時來參加的是陌生人,有時是我認識的女性。不管怎樣的場合或與會者,我們都很快就聊了起來。

非媽媽高峰會結束後,我往南開了3個多小時的車來到代頓。有10幾名與我素未謀面的女性,回應了代頓大學女性與性別研究學系張貼的公告,前來參與我舉辦的「無後人生」討論會。這群由教職員組成的參與者來自多元族裔,年齡從30出頭到六十好幾都有。

簡單說完開場白,我講解了等一下如何討論讓大家齊聚一堂的主題。

在自己選擇不生小孩的人這邊,聽見各式各樣讓女性選擇不生孩子的類似原因。 圖/pixabay
在自己選擇不生小孩的人這邊,聽見各式各樣讓女性選擇不生孩子的類似原因。 圖/pixabay

圖/大塊文化提供
圖/大塊文化提供

「請挑選一張卡片,來反應妳沒有生小孩的背景經歷。」我一面說,一面把色彩繽紛的索引卡,攤在會議室的桌面上。卡片上面寫著問題,描述沒有小孩會如何影響女性的生活。例如:別人知道妳沒有小孩時怎麼說?沒有小孩如何影響妳和朋友之間的關係?妳的生活中有哪些事,可能會令親朋好友感到驚訝?

大家爭相挑選卡片,稍微討價還價了一番。接著我們進入討論,每一名女性負責帶領眾人,討論她拿到的問題。每一個主題都自然地銜接到下一個主題,絲毫沒有冷場,90分鐘分配給不同主題,就這樣飛也似地度過了。當媽媽們聽見別的媽媽描述育兒經驗,會感同身受地點頭,在場女性同樣也對無後人生彼此共鳴。

歡迎來到無後女性的世界。

• 本文摘自:

不當媽會怎樣?:無後生活的N種可能

• 出版社:大塊文化

• 出版日期:2020年04月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作者文章

別等末日才後悔!全球71%濕地面臨消失危機 守護「垂直濕地」要趁早

別等末日才後悔!全球71%濕地面臨消失危機 守護「垂直濕地」要趁早

性別凍結...美國五角大廈停招跨性別者 並中止軍人性別轉換治療

性別凍結...美國五角大廈停招跨性別者 並中止軍人性別轉換治療

好自私...草莓農私自架網 多隻保育鳥類慘死網上

好自私...草莓農私自架網 多隻保育鳥類慘死網上

懶惰才不會被淘汰!樹懶教你「懶」與「慢」的生存哲學

懶惰才不會被淘汰!樹懶教你「懶」與「慢」的生存哲學

最新文章

性別凍結...美國五角大廈停招跨性別者 並中止軍人性別轉換治療

性別凍結...美國五角大廈停招跨性別者 並中止軍人性別轉換治療

南韓育嬰新政策!縮短每周工時 育嬰假最多可請到3年

南韓育嬰新政策!縮短每周工時 育嬰假最多可請到3年

全球首例!英國將立法禁止AI生成性虐兒童圖像

全球首例!英國將立法禁止AI生成性虐兒童圖像

爸爸也會產後憂鬱?男性參與育嬰比例提高 日本政府推出父親育兒支援手冊

爸爸也會產後憂鬱?男性參與育嬰比例提高 日本政府推出父親育兒支援手冊

每年300萬顆墮胎藥!一年至少30萬墮胎數 超過出生人數2倍

每年300萬顆墮胎藥!一年至少30萬墮胎數 超過出生人數2倍

友善醫療!衛福部公布LGBT+醫療照護指引、尊重多元性別

友善醫療!衛福部公布LGBT+醫療照護指引、尊重多元性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