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喉貂現身屏東車城鄉!台灣最南端分布影像可愛曝光

嘉義大學副教授邱郁文團隊在屏東縣車城鄉保力溪「森川里海」環境生態自然資源調查與監測,最近攝影機拍攝到黃喉貂出沒,也是台灣最南端的影像分布紀錄,同時也記錄到山羌。 圖/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
嘉義大學副教授邱郁文團隊在屏東縣車城鄉保力溪「森川里海」環境生態自然資源調查與監測,最近攝影機拍攝到黃喉貂出沒,也是台灣最南端的影像分布紀錄,同時也記錄到山羌。 圖/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

嘉義大學副教授邱郁文團隊在屏東縣車城鄉保力溪「森川里海」環境生態自然資源調查與監測,最近攝影機拍攝到黃喉貂出沒,也是台灣最南端的影像分布紀錄,同時也記錄到山羌。 圖/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
嘉義大學副教授邱郁文團隊在屏東縣車城鄉保力溪「森川里海」環境生態自然資源調查與監測,最近攝影機拍攝到黃喉貂出沒,也是台灣最南端的影像分布紀錄,同時也記錄到山羌。 圖/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

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與國立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副教授邱郁文團隊,自2020年起展開屏東縣車城鄉保力溪「森川里海」環境生態自然資源調查與監測,讓團隊驚喜的是,最近攝影機拍攝到「萌獸」黃喉貂出沒,也是目前現有生物資料庫中,台灣地理位置最南端的影像分布紀錄。

台灣亞種的黃喉貂(俗稱羌仔虎)體長約44至46公分,以「黃喉」得知,分布在海拔約300至3900公尺原始森林,以中海拔最為常見,是肉食性動物,但食性廣泛,甚至會以小群體合作圍獵體型比牠們大的山羌,也會取食小型哺乳類、鳥類、兩棲爬蟲、昆蟲、腐食動物屍體等。

邱郁文團隊說,這次在低海拔地區記錄到黃喉貂的影像,也是台灣地理位置最南端的影像分布紀錄;該調查位點又是山羌頻繁出沒的地方,兩物種出現的關聯性,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與分析,但很可能就是因有圍獵體型比牠們大的山羌習性,因此成為棲地。

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說,屏東車城鄉保力溪及鄰近的里海地區,是恆春半島重要的海岸林保育軸帶,除有陸蟹分布以外,也是淺山物種的棲地,團隊期望建構國土生態綠色網絡的同時,能形塑淺山與海岸的「社會-生產-生態地景」。

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呼籲民眾如有途經屏東車城鄉保力溪中、上游路區段,從事有關遊憩活動時,能落實無痕山林、垃圾不落地、避免餵食野生動物、不選擇使用動力交通工具破壞溪床,讓我們能以友善環境的行動,共同維護陸域及水域生態系統,邁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

嘉義大學副教授邱郁文團隊在屏東縣車城鄉保力溪「森川里海」環境生態自然資源調查與監測,最近攝影機拍攝到黃喉貂出沒,也是台灣最南端的影像分布紀錄,同時也記錄到山羌。 圖/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
嘉義大學副教授邱郁文團隊在屏東縣車城鄉保力溪「森川里海」環境生態自然資源調查與監測,最近攝影機拍攝到黃喉貂出沒,也是台灣最南端的影像分布紀錄,同時也記錄到山羌。 圖/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紅豆故鄉淪陷!萬丹綠鬣蜥氾濫一晚抓70隻 啃食嫩苗讓農民血本無歸

紅豆故鄉淪陷!萬丹綠鬣蜥氾濫一晚抓70隻 啃食嫩苗讓農民血本無歸

日本高齡化再創新高!65歲以上佔總人口29.4%、就業率25.7% 有930萬人仍在工作

日本高齡化再創新高!65歲以上佔總人口29.4%、就業率25.7% 有930萬人仍在工作

與海廢同游...基隆嶼真實海景:海廢包圍泳客、漁網纏繞玳瑁

與海廢同游...基隆嶼真實海景:海廢包圍泳客、漁網纏繞玳瑁

全球氣候訴訟案件突破2000件...彭啓明:破壞環境就是一種罪

全球氣候訴訟案件突破2000件...彭啓明:破壞環境就是一種罪

最新文章

紅豆故鄉淪陷!萬丹綠鬣蜥氾濫一晚抓70隻 啃食嫩苗讓農民血本無歸

紅豆故鄉淪陷!萬丹綠鬣蜥氾濫一晚抓70隻 啃食嫩苗讓農民血本無歸

與海廢同游...基隆嶼真實海景:海廢包圍泳客、漁網纏繞玳瑁

與海廢同游...基隆嶼真實海景:海廢包圍泳客、漁網纏繞玳瑁

英國最大湖泊成「綠色臭蛋湯」!廢水+氣候變遷加劇藻華現象 湖泊奄奄一息

英國最大湖泊成「綠色臭蛋湯」!廢水+氣候變遷加劇藻華現象 湖泊奄奄一息

綠能忽略的生態...風機24小時運轉影響夜行動物覓食活動 導致鳥蝠死亡

綠能忽略的生態...風機24小時運轉影響夜行動物覓食活動 導致鳥蝠死亡

風靡80年代台灣...士林夜市曾有「活體旋轉木馬」 5圈30元馬不停蹄

風靡80年代台灣...士林夜市曾有「活體旋轉木馬」 5圈30元馬不停蹄

死亡率降65%!澳洲批准無尾熊使用「披衣菌」疫苗 可望終結致命傳染病

死亡率降65%!澳洲批准無尾熊使用「披衣菌」疫苗 可望終結致命傳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