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最幸運!白海豚共69隻 雲林漁民一年看見11次

今年漁民目擊回報的白海豚畫面,相當近距離。 圖/海保署提供
今年漁民目擊回報的白海豚畫面,相當近距離。 圖/海保署提供

為保育台灣西部沿海白海豚族群,海洋委員會從2021年開始與中部6區漁會合作,成立白海豚巡護艦隊,由漁民回報白海豚目擊狀況;海保署統計從2020年累計至今,白海豚個體辨識資料庫累積共69隻,今年還在海上目擊到5群育幼群,相當振奮。

海洋委員會今天在鹿港舉辦今年推動白海豚在地連結表揚活動,表揚漁民參與白海豚海上的目擊回報,海委會主委管碧玲說,2021年起邀集漁民在目擊白海豚時降低船速,用手機或相機記錄白海豚,至今有238名漁民加入,累積152筆白海豚珍貴資料,海保署提供每筆目擊記錄獎金1千元。

海保署指出,由海洋保育巡查員執行白海豚陸地觀測,與民間團體合作,今年為止目擊記錄共有5群次,位置在彰化彰濱工業區外海、台南八掌溪口外及新北港汕外側,經分析共辨識出19隻個體,依年齡層可區分為老年期1隻、壯年期4隻、少年期8隻、青年期6隻,顯示幼豚穩定成長。

雲林漁民楊謹誠今天獲得表揚,他在今年回報白海豚目擊次數達11筆最多;他說,目擊地點在麥寮六輕的南北區域,都是白天出海看到,晚上也聽得到聲音,今年曾經一次看到20多隻成群,也有7、8幼豚跟著年紀較大的白海豚出沒; 楊謹誠表示,白海豚習性追魚群,因此只要看到白海豚出現,當天海上作業一定大豐收。

苗栗觀光漁船船長王世通投入協助白海豚研究調查15年,他說,海岸線不利條件,白海豚數量明顯下降,以前看到機率較高,這幾年減少;今年8月曾在外埔漁港附近近距離看到2、3隻白海豚,不過看到的大都是「老人家」,幼豚較少。

王世通指出,近年離岸風電發展,過去施工曾在夜間打樁嚇到白海豚,經專家還團抗議業者被罰錢並禁止夜間施工,現在改為以「緩打樁」施工,讓生物有時間離開,且在周圍裝氣泡幕降低噪音,目前都嚴格執行,反而環境污染與人為破壞等因素,對白海豚生存威脅較大。

苗栗觀光漁船船長王世通投入協助白海豚研究調查15年,發現白海豚數量遞減中。 圖/林敬家攝影
苗栗觀光漁船船長王世通投入協助白海豚研究調查15年,發現白海豚數量遞減中。 圖/林敬家攝影

今年漁民目擊回報的白海豚的珍貴畫面。 圖/海保署提供
今年漁民目擊回報的白海豚的珍貴畫面。 圖/海保署提供

雲林漁民楊謹誠(右)今年回報白海豚目擊次數達11筆最多獲得海保署表揚。 圖/林敬家攝影
雲林漁民楊謹誠(右)今年回報白海豚目擊次數達11筆最多獲得海保署表揚。 圖/林敬家攝影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看得到但用不到?大學生免費諮商僅2成使用 不僅難預約且怕被貼標籤

看得到但用不到?大學生免費諮商僅2成使用 不僅難預約且怕被貼標籤

地底工程師:蚯蚓每年能翻動350億噸落葉層!植物生長增2成更助增強免疫力

地底工程師:蚯蚓每年能翻動350億噸落葉層!植物生長增2成更助增強免疫力

風水輪流轉?發展綠能不再是富國專利 新興國家反成減碳主角

風水輪流轉?發展綠能不再是富國專利 新興國家反成減碳主角

莫拉克災後重建的觀光只會複製脆弱?部落反思:擺脫利潤優先

莫拉克災後重建的觀光只會複製脆弱?部落反思:擺脫利潤優先

最新文章

地底工程師:蚯蚓每年能翻動350億噸落葉層!植物生長增2成更助增強免疫力

地底工程師:蚯蚓每年能翻動350億噸落葉層!植物生長增2成更助增強免疫力

夏季蛇類活動力強...新北寵物蛇出逃潮  3個月拾獲24條、平均4天1隻

夏季蛇類活動力強...新北寵物蛇出逃潮 3個月拾獲24條、平均4天1隻

澳洲發現新品種原生蜜蜂!臉上長惡魔般小角 學名直接取名惡魔「路西法」

澳洲發現新品種原生蜜蜂!臉上長惡魔般小角 學名直接取名惡魔「路西法」

不只賣零食!南投3家「保育柑仔店」成生態服務據點 可免費換取改良式獵具

不只賣零食!南投3家「保育柑仔店」成生態服務據點 可免費換取改良式獵具

魚虎電撈量從3.5萬尾降到844尾...疑似是新外來魚種「皇冠三間」崛起?

魚虎電撈量從3.5萬尾降到844尾...疑似是新外來魚種「皇冠三間」崛起?

洪災後如何救土?光復400公頃農田被淤泥淹沒 好土變極度貧瘠的「高鹼土」

洪災後如何救土?光復400公頃農田被淤泥淹沒 好土變極度貧瘠的「高鹼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