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殺胖子」成為全民運動?當胖子被社會逐漸妖魔化

圖/pexels
圖/pexels

編按:

他自小與胖子脫離不了關係,成長生涯中因「胖」受到許多批評,即使他用盡方法希望大家不要只關注身材,卻發現「好像在這個社會上,無論有再好的學歷、成就或品行,似乎只要是個胖子,一切都會被否定」?

作者透過書寫,正視自己的胖子身體和分析吃對他的意義,也期盼能帶領讀者共同思考、一同解放對胖的成見。

醫學已經進步到不再有人健康了。──阿道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

胖是一種病——被發明的「胖子病」

我們活在身體被切割成為器官的世界裡,然後器官還要被檢視有沒有毛病。萬一器官沒毛病,那就會有一群自認為有判斷能力的人要想辦法「發明」一些新的毛病來要求大家上醫院、買藥品、吃保健食品,把每個人口袋中勞動的薪酬再賺走。「疾病分類」不再只是醫院管理、保險給付、醫療診斷的依據而已,它還變成每個人自我管理的標準,成為監控的論述基礎。這樣的疾病分類透過「專家」機制還在不斷的變化中,但與資本間的共謀則早是眾所皆知的事。

從這樣的運作機制來看,我們甚至可以說,「疾病」也是一種政治經濟產物。而「胖子」活在這樣的氛圍中,是一個「疾病化」絕佳的示範。

首先,胖本身就是一種病(病名是肥胖症),而胖又被認為與其他各式各項的疾病掛勾在一起(這些病包含了什麼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看起來這似乎是一個統計上合理的歸納演繹,但架構在這個政治經濟文化脈絡中看待疾病的方式,結果就是不只胖是一種病,「胖子」也是一種病。這樣的關係指涉被發明而連接,結果是,作一個病人,便成了胖子的生物性原罪。所以,如果作一個病人要承受各種不同的要求與歧視,做一個「有病的胖子」大概就是極致了。

作者蔡元培。 圖/大塊文化提供
作者蔡元培。 圖/大塊文化提供

當我變成了胖子時,我總是不斷地要被提醒「有病」這件事。還年輕的時候,我被「預告」成為這些疾病的候選人。我還記得高中時有一次上軍訓課的內容講到有關身體健康的議題,教官直接點名我,說像我這樣的胖子以後可能會有糖尿病、高血壓等等,是健康問題的高危險群,要大家共同注意我的健康。結果當然搞得哄堂大笑,同學笑說以後每天要有不同的人監督我去跑操場。也就是,就算沒有任何實證的證據顯示我目前有什麼樣的疾病,但因為我是胖子,就必要跟一些疾病掛勾在一起,而且還只能百口莫辯。

而當我被檢查出來得了這些毛病之後,我更是被「監控」,因為胖,所以得了這些疾病是被認為「罪有應得」。一直到現在,我到醫院拿糖尿病的藥都還是一件小有壓力的事。為了進入健保局的糖尿病追蹤專案(好處是連續處方籤以及各種檢查都免費),我必須每三個月抽一次血,檢查血糖、糖化血色素、膽固醇等,但只要每次數據不佳,醫生就要說:「該減肥了,不然你就會如何如何。」那種感覺就像是訓誡一個不遵守秩序的小孩,而我就像是一個闖了禍、出了事然後等待救援的孩子一樣,只能聽完訓之後等醫生伸出援手(開藥)。

我是一個胖子,同時也有一些疾病在身上,就僅僅是這樣而已。

獵殺胖子

為了防止節節高昇的醫療成本,在公共衛生政策中必須去防止各種被認定為帶來疾病的原因。在過去台灣的公共衛生的確也有不錯的成果,例如肝炎防治、消除傳染病、對抗小兒麻痺、疫苗接種等。而當台灣進入了飲食生產與內容方式變化的年代,公共衛生的新任務變成了營養衛生安全的議題。這個營養衛生安全的議題關連著肥胖的議題。因而,以公共衛生的作法是,撲滅那個被認定的源頭。所以,「消滅肥胖」也就成了重要的邏輯與態度。但是敵人到底是什麼模樣,總該有個具體的辨認,「胖子」於是被指認出來當靶。

東海大學衛生保健組的衛教看板,原掛於海報欄中,目前已取下。 圖/大塊文化提供
東海大學衛生保健組的衛教看板,原掛於海報欄中,目前已取下。 圖/大塊文化提供

就以上面的圖片來說,這是一個長期掛在東海大學海報欄中的衛教資訊。這個看板對「胖」提出了嚴重的指控,因為「萬疾『肥』為首,百病『胖』為先」,所以肥胖是疾病的萬惡罪魁,「指使」了糖尿病、高血壓、冠狀動脈硬化症等等的發生。末了還要套上一個「關心自己」的帽子——記得去量體重、體脂率,還要參加減重班。

我自己的經驗則是,每次經過這個看板時都要快步通過,因為誰會在一個自己被指控為「罪魁禍首」的氣氛下還能自在?我當然要儘速離開,免得自己被莫名其妙對號入座。

這是一個胖子被「妖魔化」的過程。

有這麼嚴重嗎?就像是前一陣子國外的新聞說,為了防止兒童肥胖的現象繼續擴大,政府考慮要控告肥胖兒童的父母涉及兒童虐待。理由是兒童的肥胖導致兒童必須承受各種疾病的風險,而這樣風險的增加是基於大人沒有好好的控管兒童的飲食行為,造成傷害兒童身體的結果,所以涉及虐待的事實。照這個邏輯,我們這些成人胖子都是自虐狂,沒有控管自己的行為造成傷害自己的身體。「胖」的意義又增加了一個「被虐待的結果」。這種種對「肥胖」的說法,不正是將胖子一步步推向「負面表列的總成」的結果?不正是將胖子變成要被消滅的標的物?「胖子」不正是那個該被消滅的呲牙裂嘴的怪物?

胖子在這樣的過程裡,成了人人除之為快的過街老鼠。於是,有不同的人要扮演那個獵殺妖魔的英雄,不管是政府部門、商業部門甚至是街頭巷尾的叔叔伯伯阿姨大嬸。「獵殺胖子」成了全民運動,我們這些胖子只有想辦法自保,或是想辦法讓大家知道「胖子」一點都不可怕。

與胖共處,與病共處

在我拿藥的診所,因為要辦理一個承接自衛生局的糖尿病團體衛教活動,找我去講了一堂「糖尿病人心理社會適應」問題。會有這樣的主題,當然是因為架構在「病」上。既然我們都知道疾病有許多的社會建構部分,所以我將主題訂為——我們如何看待「病」?

一開始我就先自我介紹,我自己也有糖尿病,但我不會說自己是糖尿病人。我問在場的人說,這兩者之間有什麼差別?因為「病人」與「帶著病的人」是不同的看待的態度。「病」只是人生當下的一種狀態,不是人生的結果。「帶著病的人」描述的是一個人當下帶著病的狀態,但病人就是將病當作人生的結果,所以將「病」作為人的先行形容詞。這樣態度的差別引致的則是會將生活中出現的病如何安頓的差異。

在我們的文化中,最常看到的形容是將病形容為「病魔」,所以每次有什麼樣的疾病發生就會先慌亂了自己的生活。客觀上的確有些疾病會導致生活的重大影響,但是即使這樣,如何將發生的疾病安排進生活中,讓疾病也是生活/生命的一部分,卻是面對疾病以安頓身心的重要態度。疾病的發生與消滅,會改變的就是自己的生活方式。所以需要調整的,是看待病的方式,看待因為病的發生而帶來的生活的改變,並進而改變自己的生活。特別是像糖尿病這種需要長期因應的疾病,就將它當作是一個長期來拜訪的朋友,多了一個人生活總是得稍做調整,不然會有更多的摩擦。不需要將病當作是可怕的「病魔」,好像無時無刻要去對抗它,這樣自己不用多久就要耗盡。

而看待「胖」也是,它只是一個人生當下的狀態,這個狀態是有改變的可能的,它不是人生的結果。所以我是一個帶著「胖」的人,不是「胖子」。這同樣牽涉到看待胖、看待自己的態度。也不需要將「胖」當作是一個要盡快消滅的東西與狀態。與胖共處,才是更健康的態度。寫到了這裡,我自己也開始看到那個在別人看待「胖」的眼光中受傷的自己,原來因為自己看待「胖」的方式是一樣的,所以那樣看待的眼光才能有效果。先從這樣對「病」、「胖」的看待眼光中「逃逸」,或許才是我的道路。

本文摘自:《我僅僅只是一個胖子》 圖/大塊文化提供
本文摘自:《我僅僅只是一個胖子》 圖/大塊文化提供

• 本文摘自:《我僅僅只是一個胖子

•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

• 出版日期:2022年11月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填寫【倡議+】夥伴媒合表單,找尋夥伴:https://bit.ly/3EeMvVi

聽說【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印尼淨零小學像一座迷你植物園 綠建築校舍沒冷氣、靠自然光不開燈

印尼淨零小學像一座迷你植物園 綠建築校舍沒冷氣、靠自然光不開燈

碳交所上架首批綠碳專案 將透過衛星資料分析綠化成效

碳交所上架首批綠碳專案 將透過衛星資料分析綠化成效

經濟部推首張國家級淨零人才證書 超過200間台企承諾優先聘用

經濟部推首張國家級淨零人才證書 超過200間台企承諾優先聘用

二級保育朱鸝雛鳥意外跌落亡 公所緊急在樹下鋪稻草緩衝墊

二級保育朱鸝雛鳥意外跌落亡 公所緊急在樹下鋪稻草緩衝墊

最新文章

泰國成第3個通過同婚亞洲國家 新制預計年底上路

泰國成第3個通過同婚亞洲國家 新制預計年底上路

聲線輕柔被同學模仿、嘲笑 他們「只是在玩」還是在霸凌?

聲線輕柔被同學模仿、嘲笑 他們「只是在玩」還是在霸凌?

無變性手術登記「女變男」首例勝訴 法院認定內政部函釋違憲

無變性手術登記「女變男」首例勝訴 法院認定內政部函釋違憲

女平均時薪比男少14% 「要多工作54天」才能追平薪水

女平均時薪比男少14% 「要多工作54天」才能追平薪水

人工生殖法擬放寬代孕 專家:懷孕如同工作24小時 健康風險需謹慎

人工生殖法擬放寬代孕 專家:懷孕如同工作24小時 健康風險需謹慎

解凍卵子要男性配偶同意?《人工生殖法》將送行政院會修法

解凍卵子要男性配偶同意?《人工生殖法》將送行政院會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