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友善種子/解救環境危機,從教育開始扎根

聯合新聞網 林茜

陽光灑落、微風吹拂的小油坑步道裡,小朋友們舉手搶答聲此起彼落,好不熱鬧。爽朗的話語伴隨著蟲鳴鳥叫,小朋友們在導覽老師的帶領下邊走步道、邊學習、邊欣賞一路豐富的生態饗宴。

環境友善種子帶領民眾走上陽明山,透過科學調查實作等,認識生態之美。 圖/環境友善...

這裡是陽明山國家公園,環境友善種子有限公司結合生態資源與知識,讓民眾透過觀察、發現、體驗、遊戲、科學調查實作等,認識生態之美。在這裡,小朋友理解後火山作用與北降植物生態;在這裡,國中生登上七星山,領略陽明山的多元生態,透過親近自然和環境對話。

憑藉熱情 創立社會企業

2010年成立的環境友善種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友種」)是由一群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畢業的學長姐們所成立的,核心成員們共同擁有林務局第一線服務的背景,他們對大自然充滿了熱情!

過往,環境教育工作多由非營利組織、協會,或學校來擔任;受限於大環境下,從事環境教育工作,多為兼職或零工,光有熱忱與使命感,恐無法支撐生活所需。於是讓這群熱愛環境教育的學長姐們萌生了社會企業的想法,希望將興趣與工作充分結合,找出一個共好的可能性。現任環境友善種子有限公司副執行長許美惠回憶當時,「希望創造一個企業的環境,讓員工為興趣在努力、為環境在努力,但也同時有好的收穫(薪資),能夠長遠發展。」

台江國家公園 開啟友種進行式

當然也不是一開始就一帆風順。友種一直到2013年接下台江國家公園的案子,才算站穩腳步。

位於台南的台江國家公園,擁有美麗的濕地、國際級候鳥黑面琵鷺,以及養蚵的地景與文化。友種透過各種動態結合靜態進行導覽,譬如遊戲、闖關,實地勘查,讓整個課程生動又有趣,其中包括由漁夫、船長們進行解說,讓當地人講當地的故事。

特別的是,友種與台江國家公園合作,藉此機會培訓了當地4年級至6年級的小學生,小朋友們學會相關知識後,進而可以闡述,而成為台江國家公園的「小小解說員」。而這些小小解說員靈活又專業的表現,受到熱烈歡迎,往往讓來往的遊客們驚艷不已。

不少國中小學生跟著環境友善種子的腳步來到台江國家公園,學會認識環境。 圖/環境友...

課程設計是強項 個別因地制宜

生動有趣的課程設計是友善的強項。一來由於成員多半為教育本科背景,二來友種也求新求變,內部除了有研訓部門,負責研發與設計創新的主題課程;每個伙伴,幾乎都有自己設計課程的能力。所以每一項課程的設計,都是有構想後,再集思廣義,透過不斷地討論、修正,將對資源的瞭解轉化成有趣、容易理解的方法。

在組織擴編的同時,友種也吸納了其他領域的伙伴,譬如森林系、生物系、海洋系、博物館系等科系背景,以更加提高專業知識的能量和深度。

今年環境友善種子也為基隆和平島設計課程。 圖/環境友善種子提供

友種所設計的環境教育課程,隨著各處自然中心而有所差異與特色。譬如陽明山國家公園主要對象是普羅大眾,所以針對陽明山就有多達29種分別給不同年紀階層的課程,從低、中、高年級到一般民眾;還有3個給「到校教學」推廣專用的課程;而這還不包括客制化或季節性的內容。

在高雄壽山,友種結合壽山國小,開設了一個長期陪伴的課程,每週以現地自然環境,進行生態教育,來豐富孩子的學習經驗。許美惠認為,給孩子長期、累積性的教育,將有助環境素養的提升。

友種多變的教育方式,不勝枚舉,譬如在介紹國家公園與一般公園的區別時,是以戲劇演出的方式來進行的。許美惠補充,「我們試圖透過一個比較創新、有感的教育方式,影響人對環境的態度。」

身為致力環境教育的社會企業,友種強調課程必須要有「互動」,而且要讓民眾或學員們有「感受」,透過感官、體驗實地去碰觸,來加深教育的印象和內容。

「課程要有深度,但如果一味著重在『知識』的話,其實效果不大;必須先讓他產生興趣(感到有趣)、產生關連,再帶入知識。」許美惠分析。

許美惠認為,環境教育講的是一個歷程,「它是透過教育的方式,讓民眾理解人與環境的關係。」讓民眾覺知到環境的問題、覺知到環境的美好,才能「從覺察、覺知開始,讓民眾瞭解,到行動。」

環境教育的闡述很廣義,從日常的儉樸生活,環境的維護永續概念,甚至到世代正義。友種在做的事情,其實也是對環境意識的喚起。

「我不反對你開冷氣,但我希望你可以想一想:為何地球變得這麼熱?現在地球發生什麼事情?可以去關心一下地球的環境,譬如海島國家可能面臨亡國,或者因為氣候變遷,動物找不到食物而餓死…..,我們會去鼓勵民眾或孩子可以去關心更多周遭生活議題。」猶如倡議般的意念傳達,其實也是催生友種成立的初心。

面對挑戰 逐步調整比重

友善目前收入來源6成來自政府或基金會的委託案,企業合作案則為2成。鑑於公部門標案的諸多不確定性,譬如儘管有良好的經營合作模式和實績,但一年一聘的制度下,合作的關係並不穩定,甚至中斷長期投入的資源。友種坦言,希望未來可以多平衡案源的占比,不至於臨時因為標案的不確定性而影響公司運作。

再者,長期以來由於公共場所所提供的資源多為免費,一旦要讓環境教育帶入使用者付費的概念,難上加難。「你聽過家長出錢給孩子學英文、彈鋼琴,但你可曾聽過要付費讓孩子去學習環境教育的嗎?」許美惠笑言,這些都是做為一個環境教育的社會企業正在面臨的挑戰。

原是媒體人,熱愛自然環境的環境友善種子副執行長許美惠,決定和一群夥伴投入環境教育...

友種從創業一開始的2個伙伴,到現在擴編至20多人的規模,目前在台江、壽山、陽明山等處擁有基地,這兩年觸角延伸到和平島,協助生態觀光旅遊的部分。此外,為推動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友種也攜手企業推動CSR。例如和紙業公司金百利、利樂包、永在林場推廣永續森林觀念;在大陸,也和阿拉善SEE、阿里巴巴基金會等機構合作協助設計環境教育課程。

許美惠引用詩人葉慈「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來闡述友種對環境教育的願景和期待。「幾年前的台江小小解說員,孩子長大了,主動表達願意回來國家公園,繼續為遊客解說。其中還有兩位小朋友,對生態環境產生興趣,期望自己爾後也可以從事這個行業,」許美惠娓娓述說,滿是感動,她更認為,這是一種「生命改變生命」。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