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眩影影響大、環評亂象!彭啓明:不支持陸域風機
政府近年來大力推動綠能,陸域風機也愈設愈多,隨之而來的低頻噪音、振動、眩影也影響附近居民的生活。環境部長彭啓明14日表態,指台灣地狹人稠,加上噪音、眩影等影響,並不會說陸域風電不能開發,但自己本身是不支持的。
根據現行規定,風機底座與最近的建築物距離500公尺以下,就應實施環評。環境部環境保護司長徐淑芷則補充,陸域風機因為是在陸上建置,一蓋下去就會在那存在至少20年,環境部正在進行環評總體檢,陸域風電不排除未來都會需要進行環評。
陸域風機爭議不斷,屢見居民組成自救會抗議離住家、國小太近,影響生活,不僅彰化縣芳苑鄉永興村民組反陸域風機自救會,近來有風電業者擬在台東海岸線設置58部風力發電機,也引發地方強烈反彈,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也表態不建議、也不同意釋出土地設風機。
彭啓明14日表示,因為陸域風機所帶來的噪音、眩影等負面影響,風機所在的500公尺內確實不適合人和動物生存,而台灣地狹人稠,能建設陸域風機的土地也少之又少,要開發會有很大的困難。近期好幾場陸域風機的環評審查中,環評委員均給出不應開發的建議,可見陸域風機的開發案基本上也很難通過。
彭啓明表示,陸域風機也是鄰避設施的一種,假如開發單位有意建設,公聽會、衝擊影響評估、地方溝通等一定要嚴謹的執行,自己並不鼓勵陸域風機的開發,但是,也不會說不能開發,會尊重開發單位,但要非常謹慎。
長濱反風電自救會表示,東成風力發電計畫選址在海邊、農田以及居民住所附近,卻未和當地居民充分溝通,因此近期也發起聲援長濱鄉反對東成陸域風力發電計畫的連署。
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總幹事施月英表示,風機在台灣的發電非常不穩定,夏天用電量最大,但是夏季風速卻遠不及秋冬季風速,且風機不只對養殖業者、動物和居民產生影響,地價也顯著下降。彰濱工業區的風電飽和之後,風電就移到海邊和內陸,甚至是河道上,嚴重影響排洪安全,台灣的風機發展已經亂象叢生,當地方想發展潮間觀光時,看到風機誰還會想來?業者想在台東插旗陸域風電也是一樣的情況。
施月英說,台灣土地真的太小,台灣要發展綠電還有很多選擇,但政府不應該再發展陸域風電,能源署也沒有積極推動屋頂型光電,結果變成業者到處圈地、破壞鄉村和土地。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