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種馬鈴薯「台農4號」開賣!能適應極端氣候、極適合食品加工
嘉義農業試驗分所經多年研究,成功培育兼具加工與鮮食特性的新品種「台農4號」,2022年4月取得品種權,授權2家種苗業,經2年健康種薯繁殖,擴大量產,3月上市販售,25日在新港鄉台農4號馬鈴薯田區舉行成果發表推廣觀摩會。
嘉義農試分所說,馬鈴薯是秋冬季重要根莖作物,全台栽培2500公頃,供應部分國內鮮食與薯片加工需求。但每年仍需進口約3.5萬公噸生鮮馬鈴薯及10萬公噸冷凍與加工產品,總值超過60億元,顯示國內生產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有許多發展的潛力。
目前主要種植馬鈴薯品種為「克尼伯」與「大西洋」,但這些老品種對晚疫病及因應極端氣候環境抵抗力較低,導致生產安全備受威脅。經多年研究,成功培育「台農4號」品種,具備耐晚疫病與耐淹水能力,產量高,外觀與食味品質優異。
農試分所表示,「台農4號」薯球固形物含量較高,平均為22%,還原醣含量較低,平均.8mg/g,與優良薯片品種「大西洋」相近,適合製作薯片薯條,高溫油炸不易褐化,外觀美,薯片口感香脆,薯條鬆軟,極適合食品加工業使用。
該品種皮白、芽眼少且淺,鮮食條件佳,即使長時間燉煮仍能保持完整薯塊,不易糊化,馬鈴薯風味濃郁,食味品質優良,適合咖哩、燉煮等多樣料理方式。消費者注重食品安全部分,該品種薯球茄鹼含量經分析的結果為12ppm/kg,與「大西洋」品種相近,屬於茄鹼含量低品種,符合國內安全規範。
此品種種植至採收期適期約為110至120天,生長強健,單株薯球數較多,中大薯球達70%以上,多年產量試驗下,每公頃產量約30公噸。
對晚疫病耐病性程度較主要品種「克尼伯」與「大西洋」高,在同樣田區,晚疫病感染的時間延後,發病程度較輕微;耐淹性方面,「克尼伯」與「大西洋」品種經致災性降雨後,植株呈現衰敗、萎凋,但對此品種生長無顯著影響,顯示此品種耐病性與耐多雨逆境的能力優異,使其在栽培管理上更具優勢。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