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澳洲雨林從碳匯變碳排放源 從25年前就開始「淨虧損」
發表於《自然(Nature)》期刊的最新研究指出,澳洲的熱帶雨林已成全球首例從碳匯轉變為二氧化碳排放源的案例。受到極端高溫與乾旱加劇的影響,這項轉變早在約25年前就已悄悄展開。
死亡大於新生...雨林的碳儲存竟出現了「淨虧損」!
樹木在生長過程中會儲存二氧化碳,在腐朽、死亡時釋放二氧化碳。而長期以來,熱帶雨林被都被視為是自然碳匯的重要場域,吸收的二氧化碳多過於釋放的二氧化碳。
這項研究分析了澳洲東北部、昆士蘭州的20個熱帶雨林中,約1.1萬棵樹近50年的生長狀況,研究團隊發現,因為近幾十年來極端高溫、乾旱,導致雨林的樹木死亡多於新生數量,隨著新生樹木的減少,約從25年前開始,這些雨林枯死的樹幹和樹枝,有部分已成為二氧化碳的淨排放源。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項研究只聚焦於地面以上的碳儲存量,例如樹幹和樹枝,但未納入地下土壤和根系的碳增減變化。儘管如此,研究數據仍清楚呈現出熱帶雨林碳平衡的重要轉折點。
氣候模型還有用嗎?雨林轉變對現有預測的挑戰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西雪梨大學的首席研究員Hannah Carle博士表示,「這是全球首次有熱帶雨林出現這種轉變。」她指出,相較其他大陸的熱帶雨林,澳洲的熱帶雨林氣候環境更溫暖、更乾燥,其他地區的熱帶雨林可能無法類比。
共同作者、澳洲國立大學的Adrienne Nicotra教授也表示,目前尚無法確定澳洲熱帶雨林是否預示著全球其他熱帶雨林的未來,仍需進一步研究。然而,若這種趨勢在其他地區重演,那將對目前全球氣候模型與氣候政策產生深遠影響。
沒有參與這項研究的墨爾本大學榮譽教授、氣候變遷專家David Karoly指出,「這項研究是第一次清楚地確定,熱帶雨林從碳匯轉向碳源的臨界點,而且持續了超過20年。」
他也強調,過去20至30年間,全球森林、樹木和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比例相當穩定,許多氣候模型和政策也都假設這種狀態會持續下去,但若其他雨林也出現類似的碳匯轉碳源現象,表示現有的氣候預測可能低估了未來的全球暖化程度,這無疑是個壞消息。
脆弱的平衡...人類減碳將與自然碳匯競賽
Karoly教授進一步說明,儘管碳匯平衡已經改變,雨林仍在吸收二氧化碳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但一旦雨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將使減排工作變得更加困難,人類需要更快速地從化石燃料轉型。
澳洲熱帶雨林的案例已敲響警鐘,提醒氣候變遷對自然生態系統的衝擊,極可能比預期來得更快、更嚴重。
參考資料:
- The Guardian,(2025年10月15日),Australian tropical rainforest trees switch in world first from carbon sink to emissions source
- BBC,(2025年10月16日),Australia's rainforests are releasing more carbon than they absorb, warn scientists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