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獺不只可愛 還是碳匯超人!靠「吃海膽」守護海帶森林、解決生態危機
海獺不只擁有可愛的外表,還是對抗氣候變遷的關鍵物種!海獺獨特的覓食習性,能保護儲存大量二氧化碳的海帶森林,可說是大自然最有效的碳捕捉系統之一。
海帶森林:海洋中巨大的碳儲存庫
海帶森林是指由大型褐藻構成的密集水下生態,為多種海洋生物提供棲息地、食物來源。
其分布於全球25%至30%的海岸線,也是最廣泛的海洋植被生態系統,貢獻的生態、經濟效益,價值估計每年高達5000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每英畝海帶森林能儲存的碳量,比陸地上的樹木多達20倍,當海帶死亡並沈入海床時,還會將碳封存於海底沉積物中約100年。全球包括海帶在內的藻類森林,每年能在深海水域中封存數千萬公噸的碳,相當於約50萬英畝(約20.2萬公頃)樹木的碳儲存量。
牽一髮而動全身...水下疫情如何讓海洋生態失衡?
然而,這些海帶森林正面臨來自海膽的致命威脅。
在健康的生態下,海膽主要以海帶碎屑或自然脫落的海帶碎片為食,但從2013年開始,太平洋東岸爆發了一種名為「海星消耗病 (SSWD)」的疾病疫情,這種細菌讓世界上最大的海星之一,同時也是海膽的天敵——向日葵海星(Pycnopodia helianthoides)數量快速下降,10年來減少了58億隻,佔全球總數的90%。
隨著主要捕食者的消失,海膽族群爆炸性增長,碎屑不夠為食時,海膽會像水下割草機般啃食海帶的根部,導致其他部分被沖走,甚至還會吃掉新長出的嫩芽。當海帶再生的速度跟不上啃食的速度,茂盛的海帶森林就成了貧瘠的水下荒地,這種現象也被海洋生物學家稱為「海膽荒地(urchin barrens)」。
而當海帶森林消失時,其儲存的所有碳都會重新釋放到大氣中。
海帶的守護者!海獺與海帶的互利共生
海獺正在透過食慾來預防這種生態災難。海膽是海獺最喜愛的食物之一,不僅容易捕獲,還富含卡路里。
牠們每天必須食用相當於體重25%至30%的食物,以維持高新陳代謝。從牠們的體型來看,地球上很少有動物會消耗如此多的食物。透過大量食用海膽,海獺可以控制其族群數量,避免海膽繼續啃食海帶森林。
海獺與海帶森林彼此間是互利共生的關係,海帶提供天然保護,而海獺則提供控制海膽數量的服務。海獺在休息時會用海帶包裹自己,或在覓食時將海帶當作錨點,防止漂走。
海獺還喜歡成群結隊一起休息,多隻海獺聚集在一起,稱為「木筏(raft)」,這可以幫助他們避免被掠食者侵害,並促進社交互動。另有研究顯示,在茂密海帶森林中棲息的海獺,比在開放水域中的海獺更容易逃脫鯊魚攻擊。
保護海獺 就等於保護海洋碳匯!
過去,海獺曾經廣泛分布於北太平洋近岸水域,從加州到阿拉斯加,橫跨至日本和俄羅斯,推估當時的數量約在15至30萬隻之間。
海獺擁有所有動物中最厚、最濃密的毛皮,使其成為捕獵者的寶貴目標,自從18世紀出現大規模商業捕獵、毛皮貿易後,幾乎將海獺推向滅絕。雖然自1980年代以來,持續復育了大多數海獺族群,但還是沒辦法恢復過去的族群總量。
美國地質調查局的研究顯示,當前對海獺最大的威脅是漏油。與其他海洋哺乳動物不同,海獺的皮下脂肪很少,牠們抵禦寒冷的方式是依靠乾淨、防水的毛皮。當牠們的毛皮被船隻的漏油汙染時,就會失去保暖功效,導致許多海獺因體溫過低死亡。
不同於其他海洋哺乳動物,是間接影響碳循環,海獺則是具有直接的影響力,且在保護海帶森林生態系統方面仍然獨占鰲頭。因此即使海洋條件正在發生變化,科學家仍強調,擁有健康的海獺族群,有助確保海洋碳匯的穩定。
參考資料:
- Happy Eco,(2025年9月5日),Sea Otter Climate Impact Shows How Marine Mammals Fight Global Warming
- The Guardian,(2025年8月5日),Scientists identify bacterium behind devastating wasting disease in starfish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