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Gs 10周年 聯合線上跨域共苗島嶼未來 讓改變點滴累積、持續前行
2025年是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10周年,放眼世界,全球最高層級的氣候談判平台COP(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也將首度在擁有亞馬遜雨林的巴西舉行,包括森林守護及生物多樣性的永續課題,預期再度成為全球關注焦點之一。
聯合線上《倡議家》以「眾樹在島嶼」概念,連續3年推展種樹行動,在聯合報74周年之際,今年接續發起「從種子開始 與島嶼共苗未來」行動,攜手臺灣山林復育協會及企業夥伴,從在地原生樹種的「育苗」起步,在SDGs十周年與COP30的全球永續關鍵節點上,讓台灣行動與世界同頻。
從議題倡議到實際行動 發揮媒體影響力
根據聯合國公布《2024年永續發展目標報告》,原定2030年要達成的17項永續發展目標,僅17%步上正軌,超過33%停滯甚至倒退;聯合線上《倡議家》長期關注永續議題,以如何追趕永續進度為命題,將於9月推出「SDGs十周年 x COP30 找回我們失去的進度」專題報導,邀請台灣各界一起回顧永續脈動。
永續進度的落差,提醒著不只要談指標,更要看行動實踐。台灣整體森林覆蓋率約為60.71%,而森林綠覆率的高低,攸關一片土地能否孕育多樣生命,不過,若僅靠大量種樹恐仍不足以恢復生態,唯有選擇能適應當地氣候與土壤的樹種,才能真正重建完整的森林系統,否則將陷入「綠化有形、功能缺席」的困境。
回應「從倡議到行動」,2025年聯合線上持續推展種樹行動,為解決台中后里森林公園的褐根病及生物多樣性的問題,今年攜手臺灣山林復育協會,前期先進行田野調查及採種,9月26日與企業夥伴們合作,前往台中大肚山森林復育中心進行「育苗」,之後再移植於台中后里森林公園,實際參與樹林的生成脈絡。
多樣性密植 打造貼近生物多樣的森林
而森林的價值,不在於整齊劃一的景觀,而是能支持多樣生命的共生網絡,因為只種植單一樹種容易形成生態脆弱點,一旦病害擴散,整片森林都可能倒下,今年採用國際知名生態學者宮脇昭提出的「宮脇式生態林復育法」,以高密度、混合式種植策略的「生態樹島」概念,在台中后里森林公園復育在地原生樹種。
事實上,「眾樹在島嶼」的精神,強調企業是不可或缺的夥伴,參與共植不僅是永續的體驗,更是一種與自然共生的體現,讓種樹不再只是種樹,而是藉由融合倡議新價值,在這座島嶼上打造「眾樹」新模式。
連續3年,聯合線上以「眾樹在島嶼」精神,用不同的方式,種下一棵棵小樹,把信念埋進土壤,包括2023年「樹光大道‧池上低碳行」前進台東池上,再到2024年的「聽見森林的呢喃」、「永續山海」,以及2025年初的「與樹同行」,希望為種樹行動賦予「眾」的多元意義。
與世界同頻的行動 凝聚更多改變力量
「媒體不只是資訊傳遞者,更是行動的推動者。」聯合線上總經理官振萱表示,在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10周年之際,透過持續推展多元價值的種樹行動,讓企業、NGO與社會大眾找到彼此的連結,共同成為台灣的自然解方,希望這份跨界合作,凝聚更多永續力量。
2025年是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別具意義的年份,年底即將於巴西舉行的COP30,更把「森林」推上全球關注焦點,聯合線上以「SDGs 10周年 x COP30 找回我們失去的進度」專題報導、「從種子開始 與島嶼共苗未來」種樹行動,呼應SDG15陸域生態及SDG17夥伴關係,也讓改變可以點滴累積、持續前行。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