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例!屏東後灣「以地易地」保陸蟹棲地 生態外交、地方創生共好

聯合新聞網 中央社
動保團體25日在台北舉行「屏東陸蟹,蟹謝您!!後灣以地易地保育實錄」新書發表會,保育工作學者、社區代表與環保團體等出席。 圖/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提供

動保團體25日舉行「屏東陸蟹,蟹謝您!!後灣以地易地保育實錄」新書發表會,介紹台灣首例「以地易地」保住陸蟹棲地,也是公私協力完成生態用地轉型的典範。

閱讀更多:獨步全球!生多所引導設施讓綠島陸蟹安全過馬路 登國際知名期刊

新書由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出版,記錄自2006年起,屬於墾丁國家公園範圍的屏東車城後灣,面對高級飯店開發案時,環團與社區共同提出「以地易地」的創新保育方案,在時任縣長潘孟安大力支持下,最終獲得開發業者正面回應與配合,成功保住全台最關鍵的陸蟹棲地,開創台灣首例由民間倡議、公私協力完成的生態用地轉型典範。

包括保育工作的學者、社區代表、環保團體共同見證新書發表。

動督盟執行長何宗勳說,這場保育運動具有多個重要意義,首先「制度創新典範」,後灣是台灣首例以「以地易地」成功保育棲地的案例,突破傳統保育與開發對立僵局,展現政策設計彈性與可能,為未來其他棲地衝突提供可行借鏡。

其次,何宗勳認為,這場保育行動集結環團、學者、社區與政府單位,並獲得開發業者配合,展現罕見的跨部門與跨角色合作,為台灣公私協力樹立了真實典範。

何宗勳說,後灣的陸蟹保育也是一場全球棲地保衛戰,因為後灣擁有全球單一密度最高的陸蟹族群,保育意義已超越地方,成為台灣在全球生物多樣性版圖上的重要據點,是生態外交的潛在資產。

另外,後灣的陸蟹保育提供地方創生契機,何宗勳表示,透過保育轉型發展社區導覽、青年返鄉與綠色旅遊,後灣從開發衝突的前線,轉身為永續生活的基地,實現保育與生計並行的地方願景。

閱讀更多:真的會蟹!陸蟹廊道3.0讓路殺減少81% 還路於蟹

何宗勳說,這本書不只是紀錄,更是教案,提供真實案例理解政策轉彎、制度調整與社會參與的關係,是推動永續與民主教育的寶貴素材,同時從對生命的敬重,到制度的翻轉,再到共好的實踐,這場保育運動也體現出台灣社會在困難中仍選擇信任、對話與堅持理想的深層價值。

何宗勳表示,書中有後灣陸蟹保護區29種陸蟹的圖鑑,民眾可按圖對照,提升國家公園保育永續的價值。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陸蟹 保育 永續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