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63年再現!稀有「台灣絨毛鯊」消失多年 如今3尾現蹤恆春外海

聯合新聞網 聯合報 潘奕言
恆春後壁湖漁民近日捕獲3尾外型奇特的鯊魚,經高雄科技大學水產養殖系副教授何宣慶鑑定為稀有物種「台灣絨毛鯊」。 圖/漁民提供

恆春後壁湖漁民近日在台灣西部海上作業時,捕獲3尾外型奇特的鯊魚,經高雄科技大學水產養殖系副教授何宣慶鑑定後,初步判定是消失多年的稀有物種「台灣絨毛鯊」,恆春業者黃健軒也協助將樣本捐贈予學術研究,希望解開台灣絨毛鯊身分之謎。

閱讀更多:瀕危鯊魚、大王具足蟲都上桌 台灣的「海鮮文化」能永續轉型嗎?

恆春阿興生魚片老闆黃健軒說,漁民捕獲這3尾鯊魚時,看到其獨特外型,身上布滿白色斑點,與一般魚類截然不同,立即透過管道聯繫到何宣慶。何宣慶也透過初步確認可能是罕見的「台灣絨毛鯊」,立即南下趕到恆春。

何宣慶表示,1962年時任水產試驗所長的鄧火土發表了台灣絨毛鯊,當年僅有一尾採自東港的標本,全長65.5公分,但因時代變遷,這尾標本已下落不明,導致至今台灣絨毛鯊身世成謎。

他說,台灣絨毛鯊學名歸屬爭議多年,早年曾被誤歸為紐西蘭的陰影絨毛鯊,或日本的絨毛鯊同種異名。2013年他與日本學者合作,根據僅存的圖像與資料,推論台灣絨毛鯊因其獨特的白色斑點,應為獨立有效種。

閱讀更多:非法捕海豚!屏東漁船用海豚當魚餌誘捕鯊魚 依法最高可罰250萬

然而其與越南的條紋絨毛鯊外型極為相近,難以區分;近年菲律賓也採集到疑似台灣絨毛鯊的個體,DNA鑑定顯示與條紋絨毛鯊接近,學界因此懷疑台灣絨毛鯊可能是條紋絨毛鯊的同物異名。

他說,過去數十年,台灣未再發現確切的台灣絨毛鯊樣本,雖曾在網路照片中見到類似個體,卻無從追蹤。這次恆春捕獲的3尾成熟個體保存完整,將可與當年標本資料比對,並分析基因,釐清其真實身分。

恆春後壁湖漁民近日捕獲3尾外型奇特的鯊魚,經高雄科技大學水產養殖系副教授何宣慶鑑定為稀有物種「台灣絨毛鯊」。 圖/何宣慶提供

恆春後壁湖漁民近日捕獲3尾外型奇特的鯊魚,經高雄科技大學水產養殖系副教授何宣慶(左)鑑定為稀有物種「台灣絨毛鯊」。 圖/何宣慶提供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鯊魚 恆春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