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灘越勤 垃圾越多?海岸垃圾源頭管理失靈 誰來解?

聯合新聞網 聯合報 朱冠諭
行政院會19日討論親海政策,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直言,針對海岸廢棄物,政府「源頭管...

行政院會19日討論親海政策,與會的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直言,雖環境部多次稱全國海岸垃圾量逐年下降,但實情是淨灘清運出的廢棄物越來越多,可見政府「源頭管理」未見成效,應跨部會合作,落實限塑政策。

蘇俊賓表示,過往台灣對於海域管理主要為管制思維,支持海洋委員會近年推動親海文化,然而台灣雖有豐沛海洋資源,對於親海文化卻相當不友善,主要癥結點為海岸環境品質與水域安全管理缺乏整合思維。

他指出,環境部雖多次對外宣布,海岸垃圾量調查推估值逐年下降,台灣海岸垃圾量從2019年的2294噸,逐年降低至去年的940噸,到今年第三季更降至686噸,看似越來越乾淨,垃圾量越來越少,但這樣的調查結果與地方政府和民間參與的海岸清潔志工的觀察有顯著落差。

蘇俊賓說,桃園執行淨灘清運的廢棄物逐年上升,2019年清運出約130噸廢棄物,到了去年卻達442噸,今年預計將增至480噸,這樣的趨勢與海委會海洋保育網的全國統計資料也相符,全國清理的數據從2022年的1756噸到今年已經增加到7765噸,因此不是海岸廢棄物變少,而是各個管理單位、民間單位協力,才提高淨灘的能量。

蘇俊賓直言,從逐年大量增加的清運量可以判斷,海岸廢棄物的「源頭管理」並未見成效,只能靠末端的大量彌補作為,跟時間賽跑,桃園部分海岸線兩周沒有淨灘,就有顯著海廢堆積,源頭沒有管理,末端的維護將耗費極大的人力、物力。

蘇俊賓強調,從歷年來的海廢成分調查顯示,台灣最高比例的為漁業廢棄物與膠筏保麗龍,以及各項民生塑膠製品,這些都與源頭管理政策息息相關,這並非海委會一個單位有能力解決,政院應協調海委會、環境部、農業部針對海洋廢棄物的源頭管理訂定更積極的輔導與管理作為,落實限塑政策。

此外,蘇俊賓提到台灣目前對水域管理單位分歧,水域的管理單位缺乏專業的指引與各有其主責業務,並非以鼓勵親水、親海的思維來訂定辦法。

他建議建立分級分季節管理機制,根據潛水、衝浪、游泳、立槳等活動風險制定專家級與普通級的規範,讓民眾明確了解水域條件與自身能力的適配性;也透過科學數據,針對不同季節的水流、氣象條件設立安全標準,適度開放親海活動,中央與地方合作,透過雙方協調,制定統一標準,才能讓活動安全與民眾親海體驗取得最佳平衡。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淨灘 廢棄物 限塑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