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常見魚種未成熟就遭捕撈!環團促「海洋保育法」送審

聯合新聞網 聯合報 彭宣雅

環團綠色和平組織與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合作調查,公布六種台灣漁港常見魚類體長調查,包括白腹鯖、黑喉、竹筴魚、日本馬頭魚、盤仔,以及白鯧皆有七成未達成熟體長,其中白腹鯖、黑喉、竹筴魚有超過97%未達成熟體長即被捕撈販賣;認為長期下來,恐造成魚越來越少且小,甚至導致族群快速崩解,影響海洋生物的多樣性。

綠色和平及團體代表3月9日舉行記者會,要求「海洋保育法」盡速送審,行政院交通環境資源處處長陳盈蓉表示,這會期一定會送海保法進立院,並會努力加速時程。

綠色和平及團體代表3月9日舉行記者會,要求「海洋保育法」盡速送審,行政院交通環境...

綠色和平與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年初進行台灣常見魚種體長調查,期間走訪基隆、宜蘭、高雄、屏東等漁業大城,累計蒐集1716筆有效數據,並將大小與成熟體長進行比對。

綠色和平海洋專案主任鍾孟勳表示,發現漁市販賣的六種常見魚種,大部份都是未達成熟體長,代表魚種在青少年,甚至幼兒時期已經被捕撈,除了使海洋生態枯竭,漁民也會因為販售幼魚價格低影響生計。

合作調查的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研究員何宣慶表示,印象最深刻的,是在高雄前鎮漁港調查時所看到的小白鯧,很多都是半個巴掌不到就被抓了起來,這對於永續漁業或魚類生態都是相當不好的作法,而目前卻沒有什麼規範可以進行管理;這次的研究限制包含資料量不足或格式不一,難以搜得成熟魚種的跨年度體長報告,甚至必須借用其他地區的資料,顯示「海洋保育法」中加強海洋科學監測的重要,以獲取目前欠缺的魚種資料,減少小魚被濫捕的機率,保護整體海洋資源。

調查內容發現,在高雄前鎮採樣拍照的白鯧,大部分個體小於Lm50的12.1公分;在宜蘭大溪採樣拍照黑喉,大部分個體小於Lm50的31公分;成熟體長也稱為50%性成熟體長(Lm50):當族群中50 %的個體都達到成熟時,其體長即為該魚種的Lm50,調查以此作為評估族群健康,以及漁業管理制定的參考基礎。

環團綠色和平組織與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合作調查,公布六種台灣漁港常見魚類體長調查。...

調查期間在宜蘭大溪採樣拍照黑喉,大部分個體小於Lm50的31公分。 圖/綠色和平...

環境法律人協會律師郭鴻儀說,生態保護應優先於經濟發展,海洋保育法必須及早完成立法,以恢復海洋生物多樣性並確保生態系統不被破壞。

農委會漁業署漁政組組長劉福昇表示,尊重環團的採樣,但因為同一種魚,不同的捕撈方式,會補到不同體型,在進行調查時,必須考慮採樣的時間地點、魚具的差異,才能確認魚群的狀態;以鯖魚為例,102年發布「鯖鰺漁業管理辦法」訂定禁漁區、禁漁期規定,每年度持續採樣平均3600件以上,以確實瞭解掌握魚種體長變化及生殖狀況;帶魚年採2500件以上。

他表示,在零售市場採買魚貨魚也是有分級,有大有小,比如同一種魚,大一點的可能一斤500,但小隻的可能三尾100,每一種不同的捕撈方式都有不同大小的魚產,也會有差異;至於漁業資源是否因此枯竭,要有一套模式長期觀察評估,加上環境的變化、氣候變遷影響,才能判斷漁業資源的變化。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綠色和平 生物多樣性 漁業 生態系 海洋永續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