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殺了河流?放水燈是祈福,還是屠殺?
每逢11月11日,當全台灣陷入近年來被炒得沸騰的購物狂歡,距離2000公里外的泰國,剛好碰上一年一度的水燈節。第一次造訪泰國,水上市集和水燈節是泰國人自豪的觀光盛事。今年的水燈節跟雙11強碰,當傳統節慶遇上強力促銷的商業行銷,我們是在向河流祈求寬恕,還是殺害河流?
「歲末月圓時,水光耀映江堤,紅男偕綠女,載歌載舞迎水燈…」這是泰國民歌描述水燈節時,大家熙來攘往,在河濱施放水燈的場景。銀色的月光與河面的點點火光,映照著水色盪漾,對外地人而言確實是十分具有在地風情的美妙畫面。
過去大多數水燈,多半是出自女性巧手,用天然材質的香蕉葉、香蕉莖、椰殻加上蘭花等其他的植物花葉編組而成。現在還多了麵包和糖果餅干,或用泡棉保麗龍等塑膠材質製作的水燈。
「來來來,要放水燈的人請到前面排隊,讓工作人員協助你放水燈。」一路上,扶老攜幼、全家隆重盛裝出門的不在少數。許多家長牽著年幼的孩子,他們小心翼翼的捧著水燈,到鄰近碼頭虔敬的將水燈放入河裡。
年輕一輩也會跟同學、朋友和情人相約出遊河濱,或乘船遊河賞燈。我們造訪的碼頭公園,甚至還有大型造景水燈裝置,以及一整排販賣泰國各地飯麵點心的帳蓬。
天色轉暗,入夜後的河濱變得相當熱鬧。公園裡張燈結綵,樹上綴滿燈串和掛飾,舞台上歌舞不斷,人群歡欣鼓躁,就像是台灣人潮洶湧的跨年晚會。幾處矗立在河邊的購物中心和百貨公司,更是裝飾得金碧輝煌、璀燦非凡,白熾熾照亮半邊天際。在泰國工作的朋友告訴我,水燈節是泰國家庭團圓聚會的重要節日。只是,這些水燈去了哪裡?
據曼谷過去的統計資料,每年水燈節幾乎有100萬個水燈,當地政府需派出500位工作人員連夜清理水燈。雖然從2012年以來,經不斷呼籲水燈造成的環境影響,放水燈的人數已經逐漸減少。2018年,曼谷市府估算仍是有近80萬個水燈,其中75萬個是天然材質,約4.5萬個是泡棉做的。
天然ㄟ「尚好」?
其實不論材質,所有施放到水裡的水燈,都會對水域環境產生影響。雖然民眾可能錯認食物(例如麵包、糖果、餅乾甚至甜筒)做的水燈,可以當作魚蝦的食物,而且三四天就能分解。但是由於在短時間內,河裡出現大量有機質,會使細菌快速增生。消耗氧氣的結果,除了溶氧量下降,還會讓水質腐敗,影響生態環境,飄出惡臭。
紙製或泡棉塑膠製成的水燈,需要幾個月甚至數十年的時間才會分解,分解的過程中還有可能碎裂成微塑膠,經由浮游生物或小魚小蝦的攝入而進入食物鏈,累積在水生生物體內。曼谷市內,河道、運河與水圳綿延,許多人仰賴穿梭大河的交通船通勤,河岸邊更是許多尋常百姓的居住和生活空間。一個傳承古老民俗的水燈,如今在承載祈福求得平安之餘,更多的卻是帶來對環境的傷害。
今年水燈節後,泰國自然資源環境部長H.E. Varawut Silpa-archa,出席聯合國會議中心舉辦的「解決方案之海(Sea of Solutions)」研討會上說道,「與往年相比之下,今年『只有』50萬個水燈,已經減少了47%」。部長解釋,幾年下來的宣導,許多人開始選擇從APP線上放水燈來向河裡祈求平安。
部長強調,「我們不是從祖父母和父母親那裡繼承環境,我們現在使用的地方,是跟下一代借來的!」曼谷人長久以來與河流共依共存,或許在未來,放水燈的傳統民俗節慶,能找到珍惜環境與秉持民俗初衷的雙贏方式。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