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成海洋垃圾為塑膠製品 吸管逐年增加
環保署年初宣布限塑政策,環團今(17)上午公布今年淨灘成果,今年248筆淨灘活動,清出4萬961公斤垃圾,9成為塑膠製品,以寶特瓶占4萬6976件最多,塑膠瓶蓋4萬3733件其次,第三名塑膠吸管3萬6660件。
環團分析,淨灘的吸管品項數字緩慢上升,但塑膠袋數量明顯下降,與限塑政策有關。
荒野保護協會指出,今年248場淨灘活動撿到的品項,若依用途分析,有77.1%的海洋廢棄物是與飲食有關的一次性廢棄物,比如包裝、瓶罐、塑膠吸管等餐具。
寶特瓶 4萬多件最多
其中塑膠吸管已連續3年穩坐台灣海廢10大排行榜第三名,每撿到1萬件中,就有1300支吸管。協會希望持續號召餐飲店家,不主動提供內用顧客一次性使用的吸管,讓消費者養成習慣,減少吸管使用。
根據協會公布資料,撿到最多海廢品項依序為寶特瓶4萬6976件、塑膠瓶蓋4萬3733件、吸管3萬6660件、玻璃瓶1萬8441件、菸蒂1萬7691件、外帶飲料杯1萬6730件、塑膠提袋1萬6374件、免洗餐具1萬5923件、漁業浮球浮筒1萬3839件、漁網與繩子1萬1037件。
5.7%塑膠袋 歷年最少
荒野保護協會棲地守護部海洋守護專員胡介申表示,分析過去4年的數據,顯示有提把的塑膠袋使用逐年減少,從2008年占整體淨灘海廢百分比27.5%最多,2015年占10.4%,今年占5.7%,是歷年最少。
胡介申說,廢棄吸管卻有逐年增加趨勢,從2015年占整體9%,升到今年占12.8%。塑膠袋的減少,應來自限塑政策推動和民眾配合,希望民眾對也只是一次性使用的塑膠吸管,可以減少使用。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