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雪運動死亡倒數...暖化衝擊超過5成滑雪勝地 人工造雪能救急嗎?
以往只要進入冬季,許多滑雪愛好者都會事先訂好機票,前往白皚皚的山群裡,在山道中挑戰個人佳績,享受白雪覆蓋在蒼鬱林木的流速美景。然而,受到氣候變遷影響,全球降雪量逐年減少,嚴重衝擊滑雪運動、滑雪產業與旅遊產業。
冬雪消失、暴雨增加...為何各地雪季愈來愈短?
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EPA)在美國48州、總共419個氣象站,從1930年到2007年監測超過70年的雪量資料中發現,全美約有57%的氣象站點顯示總降雪量下降,平均年降雪量減少0.19%。
報告進一步指出,氣候變遷也改變了降水類型,水氣大幅增加導致冬季的降水總量中,冬雪占比大幅減少,取而代之的是豪大雨,當地超過80%的站點出現降雨量多於降雪量的情況。
不只美國的降雪減少,2024年12月底,英國北方Blackpool、Newcastle、及Isle of Wright等地區,皆因低溫風暴及降雨過大而取消跨年活動,許多地區連續多天的溫度在深夜降至零下10至20度C,卻只迎來結霜,沒有降雪,僅在2025年1月初降下短暫初雪,並在十幾分鐘內結束。
產業拉警報!全球升溫4°C 滑雪勝地恐減少98%
EPA表示,美國過去50年的平均雪季已縮短5至7天,因為雪量減少,滑雪場必須進行人工造雪,增加額外成本,每年營收平均虧損2.52億美元(約新台幣82.73億元),整體滑雪產業,在過去20年虧損約50億美元(約新台幣1641億元),而這些都歸因於人類活動造成的全球暖化。
《Nature Climate ChangeNature》期刊上一篇研究則指出,若全球氣溫上升2度C至4度C,將造成橫跨28個歐洲、2234 個滑雪勝地中,53%至98%的滑雪勝地面臨雪量大幅減少的風險,成為全球暖化下的受害者。若搭配人工造雪,使積雪覆蓋率提升至50%,受影響的滑雪場將縮減為27%至71%。
目前高海拔地區的滑雪名勝地區尚能倖存,不過2000公尺以下的滑雪地區,未來將缺少天然積雪,且必須捨棄經營較低坡度的滑雪道,以減少不必要的開銷。
傳統人工造雪百天用水量增5.4億公升...奧地利這間企業打造「綠色造雪」
雖然人工造雪產生的碳排放量不多,但大規模使用仍將導致水電能源消耗大增,以連續人工造雪100天計算,用水量將增加5.4億公升,每年額外產生至少50萬美元(約新台幣1641萬元)的電費。
為了延續滑雪產業的壽命,位於奧地利的Snow Space Salzburg公司便提出了綠色造雪解方,他們將融雪留下的水儲存、冷卻,在改良後的造雪機內與空氣混合製程人造雪。
此外,壓雪車內建GPS與地形圖,透過定位追蹤將所在位置與儲存的地形圖進行比較,從而測量積雪高度,並回傳至造雪控制中心,操作人員便能知道哪些區域缺雪,精確掌控資源使用,達到環境永續的目標。當滑雪產業逐漸依賴人工造雪,更精準、更永續的生產過程,不僅減少能源耗損、降低成本,也對環境更友善,有利產業永續發展。
資料來源:
- New year events cancelled as high winds and heavy rain batter UK
- Climate Change Indicators: Snowfall
- Snow is disappearing as the planet warms. A new study shows who’s losing the most
- Ski resorts’ era of plentiful snow may be over due to climate crisis, study finds
- Greener snowmaking is helping ski resorts tackle climate change
- Powerful California blizzard shuts down roads and ski resorts as heavy snow and fierce winds slam mountains
- Ski resorts battle for a future as snow declines in climate crisis
- Snowmaking in a warmer climate: an in-depth analysis of future water demands for the ski resort
- Snowmaking, piste prepa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ski slopes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