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的第三人生 助長輩實現有盼望的老年

聯合新聞網 吳思萍(倡議企劃)

讓兩代共學、共好、共老,在世代差異顯著的時代背景下是否可能實現?

屏東永大樂林居2015年開始培訓一群志工,這群5、60歲的志工,有的曾是高階主管退休回鄉,也有返鄉照顧父母或兒女已離巢的在地媽媽,他們帶領永大樂林居7、80歲的長輩讀繪本、演戲、寫書法、賣手作點心,並計畫走入社區,讓社區長輩自我實現,重拾對生活的盼望。

屏東當地老人的生活型態,除了常見的獨居狀況,更多的是兒女早出晚歸的「偽獨居」狀態,他們沒有家人接送,交通不便,被動不易取得外界資訊,不僅有孤獨感,更容易對生活妥協,不想麻煩別人,將就在家就好。

永大樂林居為畢嘉士基金會在屏東打造的樂齡空間,每月只要50元會員費,就可參加讀書會、健康講堂、運動指導、桌遊、手作、舞蹈、烘焙等課程,共有250名55至78歲會員,其中28名志工,成為永大樂林居推動業務的關鍵角色。

屏東永大樂林居招募志工陪伴長輩,讓他們對生活有盼望。 圖/陳軍杉攝影

永大樂林居服務督導林春惠說,隨著專業資源挹注,需要更多志工投入,團隊的力量才能伸展,107年志工團隊逐漸成形,更希望讓這群在地志工能成為社區的力量,守護自己社區,實現在地安老的目標。

有志工後的改變:長輩開始相信自己

「有聊天聲、笑聲、食物香氣」永大樂林居社工陳倩儀說,這裡就像長輩們的第二個家。

讓5、60歲志工帶領7、80歲的長輩因世代相近,生活記憶重疊,談話也有共鳴,更多是情感上的支持。

有名90歲的奶奶,過去生活繞著先生轉,另一半過世後,頓失重心,志工們每周固定到奶奶家,陪她玩牌、泡咖啡,因為共同的社區與文化背景,讓志工服務沒有老老照顧的悲情感,就像關心鄰居奶奶般自然。

林春惠說,希望可以讓服務的志工有自我實現的舞台,也讓高齡長輩感覺有價值,例如,有名高齡奶奶很會包水餃,志工就協助奶奶開菜單、買食材,當奶奶戴上廚師帽,教其它同伴包水餃時,人顯得神采奕奕,將長輩會的事情,賦予意義,就能讓他們「相信自己,靠自己的能力長出力量」。

媽媽快樂的老 她快樂的學習

志工隊長林燕慧說,過去30多年在台北上班,辭掉工作後回鄉陪伴失智父親,父親過世後,她與八旬母親一起生活。

「過去母親一周去5天醫院,掛號十幾科,不是因為疾病多,而是感覺寂寞想找醫生聊天」林燕慧說,來到永大樂林居,母親有相同年紀的朋友一起聊天,母女倆打太鼓、做有氧運動,一起學習。

林燕慧與母親一起在永大樂林居快樂的老、快樂的學習。 圖/陳軍杉攝影

過去在外商公司當主管的湯雪娳,有著人人稱羨的待遇與頭銜,在職場奮鬥了31年,常加班、身心疲倦,兩眼視差超過500度,57歲那年,她毅然決然申請退休,旁人替她惋惜,她卻惦記著年少時當志工的夢想,有天路過樂林居參觀,就此黏在這裡圓夢。

「志工服務可以成為別人的幸福」湯雪娳說,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她在提供服務,但其實自己學到更多,許多長輩在她的關心下,由原本不與人互動,變得開朗、精神抖擻的跟她打招呼,看到長輩的笑容,無形中也提升了自我價值。

為你朗讀 擴大影響力

近期志工們開始為長輩讀繪本,不只是翻開書本說故事,更是生動演出繪本中的故事。

在開始讀繪本之前,主講志工先為長輩們愛的鼓勵,這天讀的繪本是「小紙船」,志工們搭配自製的紙船與布偶,隨著故事開展而陸續登場,一旁協助的志工,控制燈光與音效,並隨著劇情演唱台語歌謠「快樂出帆去」。

台下的高齡長輩熱烈附和,說故事現場,就像一場大型同樂會,不同繪本會搭配不同的互動,在互動的過程中,也放鬆年紀大的長輩較為僵硬的肢體。

志工幫長輩讀繪本,服務的志工有自我實現的舞台,高齡長輩也感覺有價值。 圖/陳軍杉...

社工陳倩儀說,許多志工在樂林居看到更多可能性,可能是自我實現年輕時沒有做到的事情,可能在這裡認識更多好朋友、老朋友,彼此扶持,他們都笑著說「比退休前更忙碌」。

督導林春惠說,未來也將服務更多沒有資源的社區,像是到社區檢測體適能、讀繪本給長輩聽,讓他們走出家中聊聊天,接收更多生活資訊,而體適能檢測計畫也讓熟齡人力再利用,成為他們的貢獻舞台,希望達到在地安老、在地安好的願景。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志工 退休 慢老 老大人 青銀共創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