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廳裡的「高年級實習生」 童庭基金會培訓銀髮族成專業咖啡師,推動老有所用的退休人生

聯合新聞網 勞動力發展數位平台
臺中市童庭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的辦公室旁,開設了一間咖啡廳「種子手作坊」,店裡...

在一個燠熱的午後,大步拉開「種子手作坊」的玻璃門,隨著室內涼風吹拂而來的,是帶著親切笑容緩步走來的咖啡師。定睛一看,這間咖啡廳的員工很不一樣,歲月染白了他們的秀髮、揉皺了他們的臉龐,卻不減熱情待人的心。

在臺中市童庭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以下簡稱童庭基金會)的辦公室旁,開設了一間咖啡廳「種子手作坊」,店裡的員工半數以上為超過60歲的「高年級實習生」。

眼見這群銀髮志工動作熟練地磨豆、煮水、放置濾紙,輕巧地將手沖壺中的水注入濾杯,咖啡的香氣瞬間盈滿整個空間,一杯好喝的手沖咖啡就此完成。

當咖啡被端上桌的同時,童庭基金會的執行長葉裕明步入咖啡廳,與長輩們親切打招呼後入座,說起基金會推動「老有所用」理念的初衷。

童庭基金會提倡老有所用,突破退休憂鬱困境

2015年童庭基金會自彰化縣遷至臺中市,遷址一事成了基金會轉型的契機。「過去我們在做的,是捐助型的基金會,針對長輩和小朋友,只要有經濟困難就捐錢給他們,但是靠捐錢可以幫助的人很少,一年捐助幾十萬,能夠服務的個案頂多十幾個,經濟太困難的也幫不上忙。」

因此童庭基金會搬遷至臺中市烏日區後,立志從捐助型轉型為社區型基金會,比起捐助金錢,更注重為當地居民服務,以擴大基金會的影響力。

為了確立主要的服務目標,童庭基金會率先進行初步的田野調查,發現烏日區的老年人口密度極高,在基金會所屬的里、騎摩托車短短10分鐘就可繞完一圈的區域之內,竟有超過5千名65歲以上的銀髮人口。

於是關注這群高齡人口的需求,成了葉裕明的新任務。而由於家中長輩發生的變故,使葉裕明更確立了可為長輩提供的服務面向。

「我爺爺過世後,我爸跟我說醫院診斷他得憂鬱症,我就很驚訝問他:『你怎麼會得憂鬱症?』」

事實上,葉爸爸的「退休憂鬱」並非特例。葉裕明分析,戰後嬰兒潮出生的這群長輩,一生為他人犧牲奉獻——年輕時為孩子打拚經濟;當父母年老後擔任他們的照顧者。然而當小孩長大、父母離世,人生終於得閒之時,卻發現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標、不知道下一步該往何處去。

「當社會對年長者沒有任何期待時,他就找不到自己人生的價值了。」葉裕明感慨地說。因此童庭基金會的角色為「退休生活的陪伴者」,盼望協助退休的長輩,再次發掘自身的價值,具體實踐老有所用的願景。

建構在地銀髮生活平臺,助長者從學習到行動,重尋生命價值

協助長輩過上退而不休的充實生活,是童庭基金會致力達到的目標之一。童庭基金會計劃於烏日區建構一個在地化的銀髮生活平臺,透過活化學習、志願服務、銀髮就業、社區照顧4大面向,鼓勵長輩從學習到行動,逐步突破過往的舒適圈,打造充滿活力的退休人生。

引領銀髮長輩突破舒適圈的第一步,為舉辦各式各樣的長青課程,帶給長者新知識。葉裕明說明,社區組織辦給長輩的活動,大多偏重讓參加者開心、唱唱跳跳後帶著愉悅心情回家;而童庭基金會辦理的課程,更注重目的性與意義,例如烘焙課、精油課、手工皂課,甚至是理財講座,使長輩可真正習得知識,進而產生對嘗試新行動的想望。

下一步,童庭基金會延攬上課長輩加入志願服務的行列,實地參與基金會的運作,包括探視獨居長輩、舉辦長青課程、邀請長者共食及舉辦節慶活動等等。銀髮志工更能透過志工訓練,習得活動帶領、人際溝通、失智認識等內容,既提升專業能力,也提升自信心。

基金會遷址短短3年間,已募得將近70名志工,組成一批熱情又具行動力的銀髮志工大軍,也建立了一批長青課程的忠實粉絲。

然而葉裕明發現,長期參與烘焙課的長輩,漸漸失去上課的動力。「很多長輩來做了餅乾回去,讓孫子很開心,獲得很大的成就感,但是他們家裡沒有設備,每次來上完課就沒辦法繼續做,很多人就反應說上課沒有用,因為不可能天天做。」

因此葉裕明靈機一動,何不開一間店讓長輩營運呢?童庭基金會實踐老有所用理念的第三步,即為開創銀髮就業機會,透過開設「種子手作坊」咖啡廳,將長者分為烘焙組與咖啡組,由銀髮人力生產咖啡廳營業所需的餅乾、糕點,甚至是在現場為客人沖一杯咖啡。如此一來,長輩在課堂上所習得的專長,便有了發揮的舞臺,創造出銀髮新價值。

透過開設「種子手作坊」,長輩在課堂上所習得的專長,便有了發揮的舞臺,創造出銀髮新...

種子手作坊實踐銀髮人力再造,咖啡、烘焙皆由長者一手包辦

開設一間由銀髮人力營運的咖啡廳,事前需做足準備。軟體上,童庭基金會針對志工規劃了將近半年的密集訓練,使其生產的產品可達到販售標準;硬體上,葉裕明特別注重吧檯空間,讓咖啡廳不只是咖啡廳,更是來店客人可與長者交流的場域。

倚在吧檯上,聽著散發溫暖氛圍的銀髮志工麗華姐,講起手沖咖啡的程序頭頭是道,記誦咖啡知識的能力堪比外頭的專業咖啡師。「從認識豆種,到沖泡一杯好喝的咖啡,要怎麼控制水溫、水量和水位高低,老師都有讓我們了解,並實際讓我們沖,操作時若忘記步驟,志工也會互相提醒,我們每天沖、每天沖,每天都會練習!」

另一位綽號「師丈」的銀髮志工林子良,今年68歲,剛退休3年,他慈眉善目的臉龐堆滿笑意地說:「我來這邊上班之後,生活就有重心了!現在精神上有個寄託,日子過得就很愉快、很充實。」

問及長輩們熱愛學習手沖咖啡的原因,幾位銀髮志工異口同聲地說:「因為好喝!」過去這群長輩生活中習慣喝的飲品,多半是即溶式咖啡或者茶飲,學會手沖咖啡後,不僅味覺上有了新變化,生活更有了新目標。

目前種子手作坊共有10位烘焙組志工、16位咖啡組志工,當中過半為60歲以上的銀髮人力。

種子手作坊營運將近一年以來,葉裕明發現,銀髮人力再造的重點應擺在「職務再設計」,將工作中適合長輩的部分拆解,而非憑空創造一個新的工作。「因為如果太針對銀髮族去設計一個新的工作,就會失去這份工作本身存在的價值,在社會上沒有競爭力;但是工作拆解下來,我認為才是創造價值。」

以種子手作坊的咖啡組為例,透過6小時一班、一天兩班的輪班制度,使長者能在體力許可的情況下提供高品質的服務。「他們是咖啡師,而咖啡師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把咖啡沖好。只是年輕人一天可以沖50、100杯,對長者來說,工作量就要下修。」

透過職務再設計,童庭基金會使銀髮志工得以勝任咖啡廳的日常工作,在咖啡香與麵包香中,重新尋回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透過職務再設計,童庭基金會使銀髮志工得以勝任咖啡廳的日常工作,在咖啡香與麵包香中...

銀髮人力大調查,挖掘長輩的多元價值

種子手作坊做為童庭基金會推廣之老有所用精神的示範點,給予長者揮灑才能的舞臺。然而並非每一位長者皆喜愛沖咖啡或做麵包,因此童庭基金會的下一個階段性目標,即為進行銀髮人力大調查,透過問卷採訪,系統化地了解在地長輩的專長、興趣以及能力限制,以便未來開發更多長輩可著力的專案。

同時,童庭基金會也希望藉本次調查,對平時不習慣參與社區活動的長輩有更深的認識,了解其不願社交的原因,並為其尋找社交動機,以擴大長輩社會參與的程度。

葉裕明表示,希望此次調查可以至少達成一千份的有效問卷,並依問卷結果做出相應策略。第一階段從長輩興趣著手,開設符合他們興趣的新課程;第二階段則是邀請有專長的長輩於長青課程、甚至是進入技職體系擔任老師或分享者。

童庭基金會的最終目標,是在完成調查後,針對長者的需求及喜好,替他們媒合適合的工作。若再搭配「職務再設計」的概念,便可依長輩的專長,創造更多元的工作機會,使人才適得其所。以「照顧服務員」的工作為例,一般照顧服務員需包辦專業照護、煮飯購物等全方位的服務,若重新設計這份工作,將其拆解為「身體照護」與「日常庶務」兩大塊,由專業的照服員負責前者,而擅長做菜的退休媽媽負責後者,一方面可給予長輩貢獻一己之長的舞臺,另一方面還能降低照顧服務員的工作負擔,達到雙贏。

藉由銀髮人力大調查,童庭基金會盼望掌握銀髮人力可提供的服務項目,並給予適得其所的服務舞臺,使銀髮人力能更有效率地應用於社區中。當高齡人力回流,產業獲得充沛人力資源,且長者可過上老有所用的充實人生,將能促成產業與高齡者的雙贏,使高齡化不再是心頭上的夢魘,而是安居樂業的未來。

本文授權自《勞動力發展數位服務平台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志工 退休 銀髮族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