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照顧老人 高齡台灣三大照護難題

聯合新聞網 林秀姿、蔡佩蓉、劉嘉韻、鄧桂芬

近幾年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提倡,照顧者也要擁有「三分之一的人生」:三分之一的時間工作、三分之一的時間照顧長輩,剩下三分之一的時間給自己。但根據統計,多數家庭照顧者幾乎全心全人投入,他們照顧期間把自己的生命取消,幾乎「零」活。

去年4月,知名作家瓊瑤首度對外界坦言,10多年來陪伴丈夫頻繁進出醫院,她只能靠看精神科醫師,吃藥支撐自己不能倒下。即使名聲之高如瓊瑤,照顧者遇到的事情其實都相仿。台灣78萬失能者有過半數靠家人照顧,隱性照顧者達270萬人,平均照顧長達9.9年。

這是邁入高齡社會的「新三重苦」:一苦「老老照顧」,就像高齡78歲的瓊瑤照顧年邁丈夫;二苦,女性將扛起照顧重擔,她們可能是大齡未婚女兒、媳婦;三苦,越來越多人辭掉工作,24小時擔任家人的特別看護。

在台灣,我們能放心老嗎?

第一重苦:老老照顧

91歲的林爺爺每周三都騎著腳踏車,載著86歲的林奶奶到彰化溪湖瑞智互助家庭,希望透過志工幫忙奶奶延緩失智速度。4年前奶奶的失智症被醫生宣判「吃藥也沒效了」,奶奶總是在清晨偷跑出去,在大馬路上亂晃,街坊鄰居、派出所都曉得「奶奶又迷路了」,趕緊通知林爺爺。

「到派出所領她,不是一次兩次,」林爺爺說,老伴失智後常讓他無法招架。家中所有布料,都被奶奶撕破過,而偷跑後迷路,更讓他疲於奔命,也對鄰居、警員深感愧疚。一度把家中所有出入口封死,決定兩個人鎮日枯坐家中。

「生病是不得已的,我當時也不曉得這病這麼厲害…」

奶奶忘記爺爺,忘記每個人。她無法再清楚說話或回應,爺爺接受採訪時,奶奶在旁邊喔喔啊啊的發出聲音,爺爺想制止她,用手緊緊握住奶奶不停揮動的手,放在自己腿上。

「我是民國15年出生,奶奶是21年,我們民國39年結婚…奶奶那時是很聰明的女人……,」爺爺清楚記得跟奶奶生活的每個細節,因為獨生女出嫁,奶奶失智後,他一個人扛起照顧奶奶的大小事,刷牙、穿衣洗澡、三餐起居,奶奶大小便無法控制,最讓爺爺感到辛苦,「但是以前她照顧我,我年輕時很窮,她跟著我吃苦不是1天、2天,我很感恩,現在換我照顧她……」

林爺爺說,老伴失智後常讓他無法招架。圖/報系資料照

不少人勸爺爺,重度失智的奶奶應該送到安養院,包括年過半百的獨生女也擔心爺爺因此病倒。但爺爺就是放心不下,他的生活節奏都配合著奶奶,什麼時候該吃藥,什麼時候該洗澡,用奶奶的時間來決定自己的生活。

爺爺每天日復一日做著不曉得盡頭的事情,臥房裡掛著的時鐘,指針指在錯誤的時間,但仍舊滴滴答答的響。

第二重苦:7成5照顧者都是女人

一個人要怎麼照顧3個人?住在台北萬華的黃秋謹並不是天生下來就有「一打三」的能耐。

「我已經耗盡家中積蓄,」黃秋謹一人要照顧中風的丈夫與爸爸,還有癌末的媽媽。14年前丈夫中風倒下,一對兒女還就讀國中小,當時父母還能幫忙照料。沒想到父母6年前也相繼中風、罹癌,她沒聘僱外籍移工,只申請長照居家服務,其餘照顧工作自己攬下,但也因忙不過來,索性離職成為全職照顧者。

「照顧的頭6、7年,我不曉得跟誰求援,我的世界是封閉的。」

黃秋謹說,家人倒下後,不只經濟支出龐大,身為照顧者的她,悶在家情緒也很緊繃,「我有一陣子覺得身心都好痛!」若沒及時找到出口,說不定會變成「照顧悲劇」主角。

台灣約46萬失能者是由家人獨自照顧,其中有7成5的照顧者都是像黃秋謹這樣的女性,她們可能未婚無子,可能是女兒或媳婦,每天平均花13.6小時照顧家人,很多人一顧就是超過9年的照顧歲月。

曾有臨床醫師觀察,大齡女兒陪著父親掛完診看病後,原本健康的女兒,照顧一段時間後自己也要吃藥了;演變成父親吃血壓藥,女兒得吃抗憂鬱或安眠藥。

家人倒下後,不只經濟支出龐大,身為照顧者的黃秋謹,悶在家情緒也很緊繃。圖/報系資...

今年已63歲的黃秋謹,理應也是要人照顧的年紀了,但她的生活像陀螺一樣不停歇,「我忙著照顧3人,沒時間沮喪太久,」她一邊說著,一邊用單手幹練的拿起吃重的輪椅,該怎麼把人挪到輪椅上,她有10餘年的經驗。

命運搥打一個人時,堅強挺立也會有倒下的時候。黃秋謹看著癌末的老母親,忍不住掉下眼淚對我們說,「我也有痛不欲生的時候,照顧者也是人,誰來照顧我?」

第三重苦:每年13萬人為照顧離職

從少年時代退伍到半百中年,已60歲的林大哥,過去30多年的生活裡,他沒有工作,全職照顧父親、母親。失明的父親過世後,母親也罹患巴金森症。

「原本我還打零工做發電機維修買賣,後來母親狀況太多,我就辭職當全職照顧者,」林大哥有7個兄弟姐妹,只有他留下來未婚無子、全職地照顧父母親,經濟則多靠舅舅接濟。

像林大哥這種離職照顧者,勞動部曾統計,台灣每年有13萬人為了照顧家人而離職,而且逐年增加中。

林大哥也曾經想送老母親去安養機構,但卻到處碰壁,安養機構只收全癱無法行動的重症病人,老母親「還能走」就不收。好不容易請照管專員幫忙送到安養機構,才住4天,老母親全身都起尿布疹,林大哥看了不忍心,只好把母親又接回家。

老母親的巴金森症,每半年就會出現一次瀕臨假死狀態,每一次就要面臨「急救」,或是「讓她走」的抉擇。

兄弟姊妹多次當著母親的面喊:「為什麼要活著這麼痛苦,走一走算了。」

勞動部曾統計,台灣每年有13萬人為了照顧家人而離職,而且逐年增加中。圖/報系資料...

林大哥哽咽說,兄姊們認為他不該全職照顧,那誰來照顧母親呢?「就讓她走!」兄姊們總是這個答案。今年初,老母親又緊急送醫了,林大哥待在加護病房,要不要急救?

掙扎許久,再不忍也放手了,讓母親走,「但現在我很後悔……」林大哥用手摀住臉,開始嗚咽。母親走後,過去除了照顧之外空白30多年的生活,他要如何重新開始自己的人生?


訂閱《倡議+》,投稿成為倡議家
揮別大政府時代,迎接大社會到來,我們都是驅動台灣進步的力量,點下圖訂閱我們

• 我要投稿:http://bit.ly/2wyDWmk

志工 高齡社會 照顧者 醫療資源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