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只有成年人會家暴...未成年對父母施暴5年增8成 其中單親媽媽最多

聯合新聞網 聯合報 林琮恩
衛福部保護司司長張秀鴛(右二)說,未成年人傷害直系尊親屬案件通常會被反覆通報,若不及時介入,恐衍生成嚴重社會案件。 圖/林琮恩攝影

除了家長對兒童施暴,近年出現未成年兒童對父母、繼父母、寄養父母或祖父母施暴案件,這些「小小加害人」成年後,常衍生為親密關係暴力加害人。衛福部統計,2020至2024年「未成年人傷害直系尊親屬(APV)」案件通報逐年增加,由2358件增加至4253件,漲幅逾80%,研究也發現APV案件中3成為單親母親遭男性兒少施暴。

閱讀更多:施暴致死不算殺人?韓國「親密殺人」平均刑期僅5.4年

衛福部保護司統計,2020年未成年人傷害直系尊親屬通報案件2358件,案件數量逐年成長,至2024年為4253件。衛福部保護司長張秀鴛說,未成年人傷害直系尊親屬案件,通常同一加害人被反覆通報,若依加害人人數區分,2020年共1740位未成年對尊親屬施暴,且人數一路成長,至2024年全台共2893位未成年對尊親屬施暴,若不及時介入、提供資源,恐衍生成嚴重社會案件。

張秀鴛舉例,日前一位桃園高職生,不滿遭母親否定,在畢業前弒母,國民法官審理後,判刑19年10月,該兒少從小患有自閉症、過動症,也曾被判定為反社會人格,父母以一般孩子看待、要求,進而引爆衝突;2019年震驚社會的台南玉井縱火案,也是典型未成年人傷害直系尊親屬案,加害人自幼不服管教,後續啃老不成,想回道場又被拒絕,最終引發憾事。

台大社工系名譽教授劉淑瓊接受衛福部委託,執行未成年人傷害直系尊親屬案件研究,112年至113年底深入分析通報進入社政體系,共194件個案,發現高達52.6%案件被害人與加害人為母子關係,且被害人為女性比率高達76.8%,為單親媽媽達31.4%。

劉淑瓊表示,未成年人傷害直系尊親屬案件也被視為一種性別議題,且多數母親選擇隱忍,「水快淹到鼻子才求助。」

閱讀更多:教孩子「沒有一定要喜歡所有人,但接納不同」兒盟白麗芳談霸凌

至於施暴樣態,39.1%為肢體暴力、36.2%為精神暴力,劉淑瓊說,兒少對父母施暴原因,近8成與自身身心症狀,如自閉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有關,6成以上為「童年逆境」導致,本身曾受暴者占33.8%,目睹家庭暴力占14.6%,案件成因多元,但「沒有孩子願意以暴力威嚇所愛家人」,許多兒少加害人正在掙扎如何處理自身情緒與感受,「暴力是化了妝的求救」,需有更多資源介入。

★《聯合新聞網》關心你:遇到家暴事件,請打113保護專線

台大社工系名譽教授劉淑瓊表示,未成年人傷害直系尊親屬案件也被視為一種性別議題,且多數母親選擇隱忍,「水快淹到鼻子才求助。」 圖/林琮恩攝影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衛福部 家庭暴力

推薦文章